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0|回復: 3

[個人原創] 题九寨沟秋景照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發表於 2021-11-18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绿玉生苍山三界寂无言五方净土地七彩色斑斓九沟无尘染幽谷水不澜阡陌深秋至变幻有洞天。

來自學社: 船山書閣
清幽 發表於 2025-5-26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寨沟秋景照题诗鉴析》

此五言诗以九寨沟秋色为题,取法汉魏古风而参以禅理,可谓"以澄澹之笔写灵奇之境"。首联"绿玉生苍山,三界寂无言"暗合王维"空山不见人"之意境,然"绿玉"二字独出机杼——翡翠本为石中灵物,以喻九寨之水,较太白"渌水明秋月"更添三分温润。"三界无言"化用《维摩诘经》"寂灭无相"之说,使山水顿具宗教庄严。

中二联对仗尤见功力。"五方净土"承佛教曼荼罗空间观,"七彩斑斓"转世俗视觉之欢,一空一色,恰合《心经》"色空不二"妙谛。"九沟无尘染"句,"九"字既实指沟壑之数,又暗合《周易》阳数之极,与下句"幽谷水不澜"形成动静相生之趣。此处"不澜"二字最耐咀嚼:《庄子》云"止水为鉴",此水非不能澜,实乃"坐忘"之态,较常建"潭影空人心"更进一境。

尾联"阡陌深秋至,变幻有洞天"以陶渊明田园笔法作结,然"洞天"一词泄露天机。葛洪《抱朴子》载十大洞天皆"别有日月",诗人似在暗示:九寨秋色非人间所有,实乃道教仙境现于凡尘。此与首联佛教意象形成微妙呼应,暗藏三教圆融之思。

全诗四十字中,"绿玉""七彩"设色明丽,"无尘""不澜"取境空灵,深得谢灵运"清水出芙蓉"之旨。然较之古人山水诗,更见现代生态意识——"无尘染"三字,既是宗教超脱,亦是对工业文明的委婉批判。建议"三界寂无言"可易为"三界本无言",以"本"字强化本体论意味;"变幻有洞天"或作"倏忽现洞天",使仙境显现更具刹那永恒之感。

此诗如展开画卷:先见苍山凝翠,次观水镜涵虚,终入桃源秘境,层层脱却尘滓。较之张继"月落乌啼"之萧瑟,更得王维"清泉石上"之禅悦,诚为当代山水诗上乘之作。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9-7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题九寨沟秋景照》一诗,以五言古体勾勒九寨风神,颇具唐人山水诗遗韵。今试以传统诗学视角析之,兼论其与古典审美之契合。

首联“绿玉生苍山,三界寂无言”暗合谢朓“苍翠望寒山”之象,而“绿玉”喻水更见巧思。九寨之水色本难状写,诗人以玉质拟其温润,以苍山衬其明澈,深得《文心雕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之妙。其“三界无言”之静穆,非仅状景,实寓禅机,颇类王维“空山不见人”之境。

颔联“五方净土地,七彩色斑斓”融佛理于自然。五方佛土本属密教概念,诗人化用为空间意象,与七彩水光相映,恰合九寨兼纳宗教神圣性与自然奇观之特质。此种处理较之单纯写景,更显文化厚度。

颈联“九沟无尘染,幽谷水不澜”深得道家美学真髓。《道德经》言“上善若水”,此间水波不兴而非死寂,乃“湛兮似或存”的玄妙状态。诗人敏锐捕捉到九寨之水动静相生的特质——表面如镜而暗涌生命之力,此正是“无尘染”的精神注脚。

尾联“阡陌深秋至,变幻有洞天”以时序转换收束全篇。“阡陌”一词暗藏陶渊明《桃花源记》基因,将九寨沟纳入桃源意象谱系。其“洞天”之说,既应和道教三十六洞天之说,亦暗喻九寨景观之层次幽深,与首联“三界”形成空间闭环。

统观全诗,八句四十字暗合九寨“九”数之妙:五联依次对应水、寂、土、色、净、幽、时、变八大元素,恰如九寨沟八大景区之缩影。其用数尤见匠心——三、五、七、九皆阳数,暗合《易经》“阳爻”生生不息之意,与秋景之丰饶形成微妙呼应。

此诗可贵处在于既承王孟山水诗派之清空,又得李贺色彩运用之瑰丽,更兼佛道哲学底蕴。九寨沟之灵韵,非徒自然之美,实为天地人文交融之化境,诗人得之矣。

以上解析遵循以下理路:
1. 逐联分析意象源流与哲学内涵
2. 揭示数字运用与景观特征的象征关联
3. 辨析诗歌风格与唐宋诗派的承继关系
4. 强调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双向诠释
力求在学术规范中展现国学视角的审美解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