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56|回复: 3

(七绝)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文易承燊/

[复制链接]
易品贤 发表于 2021-5-2 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绝》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 r4 H2 C, u' D0 Q* U; e
文/易承燊7 R( ?' X' ]) e4 e9 g5 P( {; e
赋韵裁诗一树新,传承国粹易家人。" @8 r! t3 L0 Q8 J1 M# g4 c7 K
东风挥墨描山水,燕舞莺歌总是春。, M6 ?/ ?2 K% k/ x
薛佛 发表于 2025-5-1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诗之雅正与世家文脉刍议》

易承燊先生《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一绝,虽寥寥廿八字,然深得风雅之旨,其可贵者有三:一曰体制合度,二曰气脉贯通,三曰寄托遥深。今试析之,以见传统诗学之精微。

首句"赋韵裁诗一树新",暗用《文心雕龙》"赋者,铺也"之训,以"裁"字见锤炼之功。"一树新"三字尤妙,既合《礼记》"如竹箭之有筠"的比德传统,又暗喻诗社如嘉树初萌,生机勃发。次句"传承国粹易家人"点明世家身份,易姓源出《周易》,此句不惟纪事,更暗含《易·系辞》"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的深意,可见作者家学渊源。

转句"东风挥墨描山水"最具匠心。东风典出《楚辞》"东风飘兮神灵雨",此处化用为文运昌盛之象。"挥墨"二字见笔力,暗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书画同源"之说,将诗书画艺熔于一炉。结句"燕舞莺歌总是春"看似寻常,实取法《诗经》"仓庚喈喈"的兴象传统,以自然物候喻人文之盛,与首句"一树新"遥相呼应,构成完整的意象系统。

此诗尤重声律之妙。"新""人""春"押真韵,清越浏亮;"山"字间入删韵,如清商变征,正合《文镜秘府论》"调声三术"之理。三四句"挥墨"与"莺歌"形成视听通感,深得王维"诗中有画"三昧。

若论可商榷处,"易家人"三字稍显直白,若依《文心雕龙》"隐秀"之旨,或可作"易水魂"之类,既暗含易姓典故(战国易水属燕地),又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转昂扬之致。然此白璧微瑕,不掩全诗雅正之格。

今观吴川易氏立社之举,正是《毛诗序》"正得失,动天地"传统的当代延续。昔年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今见易氏一门克绍箕裘,岂非《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现代印证?愿诗社同仁守先待后,继此"东风挥墨"之雅意,更谱黄钟大吕之新声。
马食木甸呈 发表于 2025-5-2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诗之雅正与易门诗脉刍议》

易承燊先生《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七绝,诚为得体中节之作。全诗以"赋韵裁诗"起兴,暗合《文心雕龙》"赋者,铺也"之要义,更见易氏宗族绍述风雅之志。今试析其诗法源流与文脉承继。

首句"一树新"三字最见匠心。《周易·系辞》云"日新之谓盛德",此以嘉树喻诗社,既取《诗经》"维桑与梓"的故园意象,又暗含"十年树木"的教化深意。易氏以"易"为姓,更当思《易经》"变易不易"之理,此"新"字实具双重妙谛。

次句"传承国粹"四字,乃全篇诗眼。考《周礼》六艺之教,"诗"居其次,汉儒谓"诗言志",宋儒言"载道",易氏族人以诗艺结社,正是践履《论语》"兴于诗"的古训。尤可贵者,将家族传承与国粹弘扬相绾合,深得"修身齐家"的儒家旨趣。

转结二句化用"东风""莺燕"等传统意象,然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李商隐"东风无力百花残"写暮春之叹,此诗反用其意,以"挥墨描山水"接续郭熙"林泉高致"的画理,更以"总是春"作结,暗合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学境界。易氏诗脉,于此可见一斑。

纵观全诗,平仄合律而气韵生动,用典自然而寄托深远。昔孔子删《诗》存"风雅",今易门结社续"正声",此诚可谓"温柔敦厚而不愚"者。若言微瑕,"燕舞莺歌"或可再炼,盖《文心雕龙》有云"夸饰有度",此类熟典宜求新变。

诗艺社之立,非惟易氏一族之庆,实乃当代国学传承之幸。愿诸君子以"修辞立其诚"为本,继《诗品》"滋味说"而开新境,则不仅"易家人"得沐春风,整个诗坛亦将沾溉芳泽。谨以《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一语,与吴川同仁共勉。
宇悠久久 发表于 2025-9-9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一绝,承燊先生以凝练笔法勾勒诗社精神气象,今试析其精微之处。

首句“赋韵裁诗一树新”以“树新”为眼,暗合《礼记》“苟日新,日日新”之旨。诗艺之树非徒求新异,乃是以传统根脉滋养当代枝叶,此中深意与《文心雕龙》“通变”篇所言“望今制奇,参古定法”遥相呼应。易氏家族以“易”为姓,更当知《周易》变易之道,守正而出新。

次句“传承国粹易家人”直抒胸臆,然其妙在双关。“易”既指姓氏,亦含《周易》文化基因。吴川易氏此举,实乃《诗经》“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之当代映现——家族文脉与地域文化交融,恰如孔颖达疏云“山川能荐秀气于贤人”,使国粹传承具象为家风延续。

转结二句“东风挥墨描山水,燕舞莺歌总是春”尤见匠心。东风挥墨暗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意境,将自然意象化为艺术创作主体。燕莺歌舞非止物候描写,更隐喻诗社成立后文采斐然、吟咏不绝的盛景,深得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真谛。

全诗二十八言而包蕴四重境界:创作之新(树新)、传承之责(国粹)、艺术之境(挥墨)、繁荣之象(总春),层层递进如《周易》四象演变。其用语虽明快,然暗合传统诗教“温柔敦厚”之旨,以燕莺轻灵之笔写文化传承之重,正所谓“举重若轻”者也。

吴川易氏此社,既承家族文脉,复振地域雅风,恰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言“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社之立非惟一时雅集,实乃文化根脉在当代的生发,可喜可贺。

以上解析遵循以下原则:
1. 援引《文心雕龙》《周易》《礼记》等典籍印证诗学理念
2. 从双关、隐喻等修辞角度剖析语言层次
3. 结合家族文化与地域传统阐释创作背景
4. 以传统诗话体例进行评点,保持学术性同时兼顾可读性
5. 突出“守正出新”的核心主旨,契合当代文化传承主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