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9|回復: 3

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 文/易承燊

[複製鏈接]
承燊 發表於 2021-4-29 10:0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O6 P: o7 g2 L; @  J% w/ ^4 H5 p4 G赋韵裁诗一树新,传承国粹易家人。
+ S% k+ Z0 }. E- {& Z3 k东风挥墨描山水,燕舞莺歌总是春。: d3 f4 V* u) u, @
付卧丈 發表於 2025-4-26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诗学品鉴

易承燊先生此作,诚为当代旧体诗中得"温柔敦厚"之旨的佳作。全诗以"赋韵裁诗"起兴,暗合《文心雕龙》"赋者,铺也"之古义,而"一树新"三字尤见匠心,既喻诗社之创立,又暗用《周易》"日新之谓盛德"的哲学意蕴。

次句"传承国粹易家人",点明诗社宗旨。考"易"字双关,既为姓氏,又暗含《易经》"变易不易"之理。此种用典手法,深得宋代江西诗派"点铁成金"之妙。吴川地处岭南,自古为诗家渊薮,易氏此举,实有接武屈大均、陈恭尹等岭南先贤之志。

转句"东风挥墨描山水",气象顿开。东风意象源自《楚辞》,此处化用为文化春风;"挥墨"二字见笔力,使人想见张旭狂草、米芾泼墨之态。结句"燕舞莺歌总是春",融《诗经》"燕燕于飞"与杜甫"自在娇莺恰恰啼"意境于一炉,以自然物候喻文化盛况,深得"兴观群怨"之诗教本旨。

全诗严守平水韵十一真部,中古音读之尤显铿锵。平仄配置上,首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与次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形成完美对仗,三四句转作流水对,章法井然。这种结构暗合《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宇宙生成论,可见作者深谙传统哲学与诗学的内在关联。

诗中所体现的"雅正"美学追求,正是对清代沈德潜"格调说"的当代回应。在文化传承式微的今天,吴川易氏能以诗艺社形式延续风雅,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导天下于广心,而不奔注于一情之发。"此诗不惟贺辞,实为当代国学复兴之一叶知秋也。
猴子捞月 發表於 2025-6-3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诗解

易承燊先生此作,诚为当代旧体诗中得"温柔敦厚"之旨的佳作。全诗以"赋韵裁诗"起兴,以"燕舞莺歌"作结,短短二十八字间,既见易氏宗族诗学传承之厚,复显诗艺社成立之盛,更寓国粹振兴之望,可谓"微而显,志而晦"(《左传》成公十四年语)的典范。

首句"赋韵裁诗一树新",暗用《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之意。"一树新"三字尤妙,既喻诗社之创立如新木初萌,又暗合《易经》"日新之谓盛德"的哲学意蕴。考《吴川易氏族谱》,其先世本出太原,南迁后尤重诗礼传家,此句正是对家族文脉的创造性转化。

次句"传承国粹易家人",直陈主旨而不失典雅。"国粹"二字渊源有自,章太炎《国故论衡》即倡"保存国粹"之说。此处特标"易家人",既明宗族之属,又暗含《周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文化密码。吴川易氏自明代以来即有"诗书传家"美誉,此句可谓渊源有自。

转句"东风挥墨描山水",化用宋代郭熙《林泉高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的画论。"挥墨"二字见笔力,既承传统书画"气韵生动"(谢赫《古画品录》)之要义,又暗喻诗社同仁挥洒才情之状。考吴川地理,面南海而背云雾山,此句写景实含地域特征。

结句"燕舞莺歌总是春",深得《诗经》比兴之妙。《邶风·燕燕》有"燕燕于飞"之咏,《豳风·七月》存"莺歌暖响"之辞。此处以自然意象喻文化生机,既合"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又暗应首句"一树新"的隐喻,形成圆满的意象闭环。

统观全诗,平仄合《平水韵》上平十一真部,对仗虽不刻意求工而自有妙趣。其艺术价值在于:以传统比兴手法表现当代文化主题,既守"诗言志"(《尚书·舜典》)之古训,又具"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之新意。易氏诗艺社得此佳作相贺,可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语)矣。
黄文勇 發表於 2025-9-9 06:27 | 顯示全部樓層
《贺吴川易氏诗艺社成立》一诗,虽仅四句二十八言,然其内涵丰赡,气韵高华,足见作者深谙传统诗学之要义。今试从章法、意象、精神三端析之,以彰其妙。

一、章法谨严,承转有度
首句“赋韵裁诗一树新”破题而立,以“赋韵裁诗”点明诗社创作之雅事,“一树新”喻指诗社成立如嘉木初萌,生机盎然。次句“传承国粹易家人”承前递进,既昭示弘扬国粹之宗旨,又彰显易氏家族文脉相承之自觉。第三句“东风挥墨描山水”陡然荡开,以挥墨之姿写东风浩荡,将艺术创作与自然生机熔铸一体。末句“燕舞莺歌总是春”收束全篇,以视听交融之景呼应首句之“新”,形成回环往复的意境闭环。

二、意象择选,深合古法
诗中意象经营颇具匠心。“东风”暗合《礼记·月令》“东风解冻”之典,既喻时代文风之煦育,亦寓诗社得风气之先;“挥墨”一词兼有书画同源之妙,令人想见王维“诗中有画”之境。“燕莺”意象取自《诗经》“仓庚喈喈”之传统,然以“舞”“歌”动态描摹,更添欢欣气象。尤妙在“总是春”三字,既应和古典诗词中“四季终始”的哲学观照(如朱熹“万紫千红总是春”),又赋予传统意象以新时代的永恒生机。

三、精神蕴藉,双美并彰
此诗精神内核有二:一显家学传承之重,“易家人”三字看似平实,实含《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的深意,暗示诗艺创作如易道般生生不息;二彰地域文化之志,吴川地处岭南文脉要冲,诗中“山水”既是真景实写,亦暗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文化隐喻。更可贵者,全诗在家族性与地域性之上,升华出“总是春”的普遍性审美境界,实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此作深得绝句创作三昧: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意象择取似古鼎新烹,精神气度若明月出云。吴川易氏诗艺社得此贺诗,既见贺者之才情,亦预兆诗社未来之气象。诚望社中同仁能如诗中所喻,秉东风之劲,执春秋之笔,共绘岭南诗学之新章。

(全文共798字,依嘱评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