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6|回覆: 2

[中草藥學] 耳石症反覆發作怎麼辦?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7-30 1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舉頭望明月,哎呀~頭暈;

低頭思故鄉,又頭暈....

這耳石症怎麼腦袋輕輕動一下都 暈?還讓不讓人晉級做詩人了?!

躺下也暈,起來也暈,抬頭也暈,低頭也暈....耳石症作爲耳眩暈領域的頭號『反動分子』確實令人煩憂。更令人可惱的是,耳石症即使復位成功也會復發!

耳石是什麼?

耳石是什麼?

耳石是什麼?

耳石症在成功復位後也有可能會復發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相同半規管的其他耳石脫落,甚至也可能每次發作都不是同一個半規管的耳石脫落,有數據表明,若因心情的過度焦慮和抑鬱,耳石症的復位成功率將比同期心態緩和的患者低約4成

耳石症反覆發作怎麼辦?

不少朋友耳石症會反覆發作,甚至有些朋友耳石復位後仍然有殘餘的眩暈症狀,不過不用擔心,臨床治療眩暈有不少對症的治療方法,在此我們也整理了一些科學的方法幫助您康復,減少耳石症的發作頻率。這些康複方法包括調整心理狀態、前庭及放鬆訓練、控制飲食、睡眠方式四個方面。

一.調整心理狀態

近年來,前庭疾病和精神障礙的共存,在國內外的研究中被反覆提及,特別是心理因素,對耳石症治療的效果和復發率具有重要影響。對於耳石復位後合理的期望和有效的心理調整方式也有助於降低復發率。

如果擔憂『眩暈再次發作怎麼辦?』,『需不需要動手術解決』···建議不妨把這些擔憂的問題列成一張清單,寫在筆記本上,然後就診時諮詢專業醫生。

此外,當過度擔憂,自覺眩暈的問題無法控制時,可以與家人或緊急聯繫人共同制定應對方案。例如,一旦眩暈急性發作時怎麼辦?如何避免眩暈發作時摔倒等等。

二、前庭及放鬆訓練

1.前庭康復操(康復操視頻【前庭康復訓練一】、【前庭康復訓練二】、【前庭康復三】)。這些鍛鍊方式能夠減輕復位後的眩暈症狀,並且有助於平衡功能的康復。做前庭保健操的時候要根據自身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並且動作要緩慢。

2.肌肉放鬆鍛鍊

(1).腹部肌肉放鬆

動作要領:

方法一:平躺下來,屈膝,雙臂上舉儘量往頭頂方向伸,手心朝上,背部輕輕地離開地面,使腹部呈拱形(儘量即可),然後平緩的呼吸,像練瑜伽那樣,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堅持數秒(時間長短可自我調節),慢慢放鬆,恢復平躺,反覆幾次調整,腹部肌肉就會得到一定的放鬆。

方法二:站立,雙手合十,吸氣,然後雙手朝我們頭頂的正上方伸展,拉伸,堅持數秒(時間長短可自我調節),放鬆,呼氣,慢慢放下手。

(2)胸部肌肉放鬆

動作要領:

擴胸運動。擴胸運動大家都會,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兩臂收回的時候應該收到雙臂交叉的位置,反覆20次,動作不要太快。

(3)膈肌呼吸放鬆

動作要領:

向下放鬆雙肩,把手放在肚子上,感受吸氣時肚子往外鼓起來,呼氣時肚子往內凹下去,根據身體承受能力,反覆做數次。

3.其他全身鍛鍊

其他鍛鍊方法可視自身身體狀況,一般推薦選擇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和散步等鍛鍊方法,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三、飲食控制

耳石症復位後的飲食,原則上應飲食有節,防止暴飲暴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爲宜[1]。肥胖者限制熱量和脂類的攝入。

1.宜少食多餐,多吃豆乳類食品,蔬菜如芹菜、大白菜,水果如梨、蘋果、香蕉,多吃些含碘食品,如海帶、紫菜。多吃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戒菸限酒。禁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之品,禁食咖啡與濃茶,少吃動物內臟。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要控制在5g以下[1]

2. 復位後一周多喝溫水,有研究表明每人每天分次飲溫開水3000ml,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糾正耳石症患者內淋巴液的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狀況及pH值;另外可以輔助手法復位治療後已由半規管回到橢圓囊的耳石顆粒更快地沉積穩定下來[2]

四、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提到養生睡眠方法四季各有不同,應該根據天氣,時節進行調整:

春三月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

夏三月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秋三月 『早臥晚起,與雞俱興』

冬三月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此外,耳石症復位後的3-5天內,在臥床休息後往往需要注意睡覺的體位變換,不同半規管耳石脫落復位後躺下和起床的姿勢要求不同,要根據耳科醫生或聽力師的具體意見。


[參考文獻]

[1]牛金美.眩暈的辨證飲食護理.陝西中醫2011年第32卷第3期:8-9.

[2]唐鵬.黨雲. 大量飲水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 腦與神經疾病雜誌,2018年第26卷第2期.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清幽 發表於 2025-6-18 16:34 | 顯示全部樓層
【耳石症調攝芻議——兼論眩暈證治要訣】

按: 讀君帖文,既感諧趣,復覺醫理之切。耳石症者,古醫籍謂之"頭眩""掉眩",實爲內耳碳酸鈣結晶脫位所致。今以國學視角參合現代醫理,爲君析之。

一、耳石本質與復發機要
【黃帝內經】有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耳石雖爲西醫學名,然其病機與中醫"清陽不升,濁陰上擾"之理相通。復發之由,大抵有三:
1. 情志失和:憂思傷脾,驚恐傷腎,五臟氣機紊亂則耳石難固
2. 起居失常:【抱朴子】言"寢息失時,傷也",夜臥不安則陽氣不斂
3. 復位未徹:如掃塵不盡,殘餘耳石遇誘因則復作

二、調治四法
(一)養心調神
【醫宗必讀】強調:"治眩先治神。"建議:
晨起誦【清靜經】三遍,以平心氣
習"調息法":鼻吸口吐,配合默念"呵"字訣(六字氣訣)
眩暈發作時,可掐按內關穴(掌後三指),此穴屬手厥陰心包經,有寧神之效

(二)導引康復
1. 前庭導引術:
取法五禽戲"鳥伸式":雙臂緩舉緩落,配合頸部側轉(如圖示)
每日辰時(7-9時)練習,此時陽氣初升,最利清氣上達

2. 松筋法:
仿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站立調息三分鐘後徐徐操作
夜間可用"還陽臥"姿勢:仰臥屈膝,腳心相對,雙手覆臍,助氣歸元

(三)飲饌宜忌
遵【飲膳正要】"春宜省酸增甘"之訓:
宜食:山藥粥(健脾)、茉莉花茶(解郁)、核桃仁(補腎)
忌口:濃茶、咖啡等擾動肝陽之物,黃昏後勿食生冷

(四)臥養秘要
1. 睡姿:取"吉祥臥"(右側臥),枕頭稍高,使頸項得承
2. 醒轉法:先側臥再緩起,效法【老老恆言】"醒後勿遽起"之教
3. 戌時(19-21時)熱水浴足,引火歸原

三、防復要訣
1. 常按翳風穴(耳垂後凹陷處),此乃少陽經要穴
2. 習字時可懸腕運筆,暗合頸部導引之理
3. 每月朔望日(農曆初一、十五)服"苓桂術甘湯"一劑(需醫師辨證)

結語: 昔張仲景治眩,主"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今人治耳石症,尤當身心兼調,動靜相濟。若能遵此攝生之道,則"舉頭望月"之雅興,"低頭賦詩"之閒情,皆可復得矣。

(附圖:鳥伸式示意圖/穴位定位圖,此處從略)

—— 歲次甲辰仲夏 養正齋主 謹識
~幽魂~ 發表於 2025-7-1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耳石症反覆發作調攝芻議】

文/守拙齋主

見帖中所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眩暈頻作之狀,實乃耳石作祟之典型。此症古稱"首風",【黃帝內經】有云:"上虛則眩",今試以傳統醫理參合現代診療,爲君析之。

一、耳石症復發機理探微
耳石脫位本屬"離經之絡",復位後猶反覆者,蓋因三端:一則脾虛不能固攝,如【證治準繩】言"清氣不升,濁氣上逆";二則肝風內動,情志失調則風痰上擾;三則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恰如【景岳全書】"無虛不作眩"之論。今人研究謂焦慮者復發率增四成,正合"七情內傷"之古訓。

二、調攝四法述要
(一)怡情養性法
當效法【遵生八箋】"調息凝神"之道。建議:
1. 晨起依【老老恆言】法叩齒咽津,配合"六字訣"之"噓"字訣平肝
2. 眩暈發作時,可默誦【心經】"照見五蘊皆空",以釋焦慮
3. 備"應急錦囊"置於枕邊,書"任其自然"四字爲要訣

(二)導引按蹺法
1. 前庭康復可參【諸病源候論】"偃臥導引":
先以"蒼龜探穴"式(側臥屈膝,緩慢轉頭)
繼作"彩鳳搖頭"(坐位頸部迴旋)
終以"金蟾伏氣"(跪坐調息)收功

2. 肌肉放鬆宜用【易筋經】"九鬼拔馬刀"勢:
雙手交替撫背如拔刀狀
配合"吐納導引"呼吸法
每式堅持"百息"爲度

(三)食養調理法
遵【飲膳正要】"春宜減酸增甘"之訓:
忌食發風之物如鵝、蝦
常飲天麻鉤藤粥(天麻10g、鉤藤6g布包,與粳米同煮)
午後可服茯苓糕佐決明子茶

(四)起居攝生法
按【養生延命錄】"臥起有四時之早晚":
1. 就寢取"高枕斜坡位",頭位較足高15度
2. 醒時謹記"三個半分鐘"(睜眼半分鐘、坐起半分鐘、垂足半分鐘)
3. 夜寐前以吳茱萸末醋調敷湧泉穴

三、防復要訣
當記【千金要方】"上醫治未病"之誡:
每月朔望日(農曆初一十五)做"耳功按摩"(鳴天鼓、摩耳輪)
節氣交替時服"防眩茶"(白朮5g、澤瀉3g、菊花2g)
常習"蘇子美讀【漢書】法"(正襟危坐,頭部保持中正)

此症調治貴在"標本兼顧",外則復位除標,內當培本固元。倘能遵此攝養,假以時日,自可"仰觀吐曜,俯察含章"而無眩暈之虞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