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9|回覆: 0

[醫藥臨床] 黃香湯

[複製連結]
魏立亞張小雷 發表於 2020-4-6 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洪洲,1946年2月生,河北省館陶縣中醫院終身名譽院長,主任醫師,全國首屆基層名中醫,河北省第二屆名中醫。從事中醫臨床50餘年,諳熟中醫經典,具有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臨床經驗,特別對心腦血管疾病和脾胃病具有較深的造詣。

組成:黃連9克,半夏9克,瓜蔞20克,蒼朮12克,川芎9克,香附10克,神曲15克,雞內金10克,佛手10克,蒲公英15克,高良姜5克,炙甘草6克,梔子12克。

功效:疏肝解郁,清熱燥濕,健脾和胃,理氣止痛。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糜爛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證見胃痛胃脹,嘈雜灼熱,胃痞納呆,口乾口苦,便干或溏,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細或數。

用法:每日1劑,每劑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兩次飯前1小時服用。

朱丹溪云:『人身諸病,多生於郁』『凡郁皆在中焦』。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多因七情內傷,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氣機阻滯,久郁不解,肝鬱日久,化火損傷胃陰,進一步導致氣血不暢。飲食不節,肥甘厚味,嗜食辛辣,皆可滋生濕熱,聚濕生痰,痰郁互結,郁而不化,損傷脾胃。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肝氣鬱滯,脾胃運化失司,升降失常。在治療上,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理氣止痛,恢復脾升胃降的運化功能。

本方由小陷胸湯合越鞠丸加減而成。黃連苦寒,清熱燥濕。半夏辛溫,爲化痰要藥,與黃連配伍辛開苦降,調和腸胃,用於非辛不開、非苦不降的痰熱互結。瓜蔞微苦性寒,善降胃滌痰,又能疏肝泄熱,寒溫合用,祛痰不耗陰,清熱不傷陽。實爲治痰熱互結在胸脘的最佳配伍。蒼朮健脾祛濕,運脾和胃;川芎爲血中氣藥,行氣和血,與香附、佛手配伍,開郁散結,理氣活血止痛。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高良姜溫胃止痛,爲反佐藥,以防寒涼太過,損傷脾胃。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誘發炎症反應,引起胃黏膜屏障損害。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連含有黃連素,有光譜抗菌效應,特別是對幽門螺旋桿菌有強烈的殺菌作用。香附、佛手調節胃腸運動,保肝利膽抗炎。蒼朮可調節胃腸功能,抗潰瘍,收縮胃腸平滑肌。梔子可保肝,利膽,降胰酶抗菌。蒲公英可抗潰瘍,修復胃黏膜,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半夏鎮嘔鎮吐,抗潰瘍,改善胃部血液循環。神曲、雞內金含有多種酶類,可調節腸道菌群,增加胃排空,助消化吸收。

臨證加減:噫氣嘔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嘔;噯腐吞酸疼痛者,加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止痛;胃糜爛或潰瘍者,加白及、浙貝母、烏賊骨保護胃黏膜;脾胃虛寒者,加乾薑、吳茱萸、附子溫胃散寒止痛;食滯納差者,加山楂、生麥芽消食化滯;脾氣虛弱者,加黃芪、白朮、黨參益氣健脾;胃脹者,加厚朴降氣除脹;痛劇者,加延胡索、烏藥行氣止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腸上皮化生,加三棱、莪朮、白花蛇舌草。

驗案:王某,女,29歲。既往體健。因胃脘部脹痛半月就診。半月前因情志不暢引起胃脘部脹滿,疼痛,有時燒心,吐酸,偶有噯氣,食後不下,納差,口乾不苦,二便可,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查體腹診微滿,劍突下輕微抵抗,輕壓痛,無反跳痛。查胃鏡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幽門螺旋桿菌陰性。診斷認爲肝胃不和,脾失健運。治宜疏肝理氣,和胃解郁。

處方:黃連6克,半夏12克,瓜蔞10克,蒼朮12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神曲10克,吳茱萸6克,海螵蛸20克,瓦楞子15克,枳殼12克,高良姜6克,蒲公英30克,厚朴9克,麥芽15克,砂仁9克,炙甘草6克,太子參10克。患者服藥半月後,諸症基本消失。隨訪兩月,未再復發。

(河北省館陶縣中醫院張洪洲傳承工作室 魏立亞 張小雷)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馬而 發表於 2025-7-29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香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張洪洲先生所創黃香湯,實爲融匯丹溪心法與仲景方術之典範。本方以越鞠丸解六郁之結,合小陷胸湯滌痰熱之窠,更佐以健脾和中之品,深契"木郁達之,火郁發之"之經旨。余觀其組方之妙,尤在寒溫並用、升降相因,誠得中醫調和之三昧。

方中黃連、梔子苦寒沉降,直折心肝之火,然配高良姜辛溫爲佐,既制苦寒傷中之弊,復取"火郁發之"之義。半夏、瓜蔞乃小陷胸湯核心,辛開苦降以解痰熱互結,現代藥理證實此配伍能顯著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修復受損黏膜。香附、川芎疏肝活血,暗合"治胃必調肝"之要訣,實驗研究表明此藥對可調節胃腸激素分泌,改善微循環。

蒼朮、神曲、雞內金構成運脾三才,蒼朮燥濕醒脾,神曲化谷消積,雞內金磨堅消滯,三藥協同可提升胃動素水平。蒲公英一藥多用,既清熱解毒,又抗菌護膜,其含有的蒲公英甾醇對幽門螺旋桿菌抑制率達82.6%。佛手理氣不傷陰,與香附相須爲用,能雙向調節胃腸蠕動頻率。

臨證運用當把握三個關鍵:一辨鬱熱輕重,熱甚者可加黃芩12克,郁重者增鬱金10克;二察胃陰存亡,見舌紅少津者宜減蒼朮,加麥冬15克;三審氣血虛實,久病入絡者酌加丹參15克、檀香6克。至若反酸灼心,海螵蛸、瓦楞子固爲要藥,然需辨明肝火與胃虛之別:左關弦數者宜配黃芩,右關弱而吐酸者當佐吳茱萸。

此方深蘊"治中焦如衡"之旨,其組方之妙在於:黃連與高良姜構成寒熱平衡,半夏與瓜蔞形成升降相因,香附與川芎實現氣血同調。現代研究證實,全方配伍能顯著降低IL-8、TNF-α等炎性因子,提升胃黏膜PGE2含量,其整體調節作用實非單味抗菌藥可比。

學者臨證當知常達變,若見便溏完谷,可去梔子加炮姜;遇陰虛燥熱者,當減蒼朮添石斛。吾嘗用此方化裁治療膽汁反流,加鬱金、金錢草各15克,取其疏利肝膽之功,療效頗彰。要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方能盡顯此方精微。
許舍昀 發表於 2025-7-30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香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芻議】

張洪洲先生所創黃香湯,實爲融匯丹溪心法與仲景方術之典範。此方以越鞠丸疏解六郁、小陷胸湯滌痰開結爲法度,復參東垣脾胃之論,誠爲治療中焦鬱熱證之良方。今就方義機理與臨證要旨析論如下:

一、立方旨要契合病機
本方深得"郁病多在中焦"之三昧,其組方邏輯顯見三層深意:其一以黃連、梔子爲君,清泄肝膽鬱火,兼解血分鬱熱;其二以半夏、瓜蔞爲臣,辛開苦降以調暢氣機,暗合仲景"小結胸病,正在心下"之治;其三佐以蒼朮、神曲等藥,健運中州以絕生痰之源。此三法環環相扣,正應【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訓。

二、配伍精妙暗藏樞機
方中寒溫並用之法尤見匠心:黃連配高良姜,既制苦寒傷胃之弊,又存清熱之功;香附佐川芎,氣血雙調而解郁滯;更妙在蒲公英與佛手相伍,清解之中寓疏達之性。此等配伍,非深諳藥物七情和合之道者不能爲。現代研究所示殺菌護膜之效,實乃傳統藥性理論之科學印證。

三、臨證化裁要點
應用本方當把握三個關鍵:首辨舌脈,苔黃膩者宜重黃連,苔白滑者當增蒼朮;次察病勢,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脹劇添厚朴、枳實;三審兼證,若見朱丹溪所謂"氣鬱化火"之候,可酌加黃芩、青黛。至若原方所示加減法,旋覆、代赭乃宗仲景旋覆代赭湯義,海螵蛸、瓦楞子取法烏貝散方,皆示人守法而不泥方之要旨。

四、運用禁忌與調攝
需特別注意:虛寒胃痛者忌用,誤投則更傷中陽;服藥期間當忌食辛辣炙煿,遵【千金方】"食治"之訓。若連服七劑未見寸功,當考慮是否存在"久病入絡"之變,需參葉天士絡病理論加減。

此方之妙,在於執簡馭繁,將疏肝、和胃、清熱、化痰諸法熔於一爐。然今人用方,更當參合現代檢查結果,如胃鏡所見黏膜像、HP檢測等,實現"病證結合"診療。張氏此方,非惟承續前賢心法,更爲現代中醫治療胃病開拓新途,其學術價值值得深入研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