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1|回覆: 2

[中藥方劑] 寒證咽炎吃什麼藥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5-22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治療咽炎,很多人可能會選擇一些清熱利咽的藥物,但有時效果並不理想。其實,有些咽炎患者屬於實寒之證,用清熱利咽藥自然不會奏效,那這類患者應該怎麼治呢?名老中醫李孔定老師總結了一個方子。

寒咽湯

組成:

麻黃10g,熟附片12g(鹽水炒),細辛5g,桔梗15g,甘草15g,枳殼15g,淡竹葉12g,天名精30g,木通10g。

主治:

急性咽炎,症見舌紅津多,苔厚,發熱惡寒或無熱惡寒者。

4d4e68e096005cca029de5aa42b16a50.jpg

寒證也有咽炎

方義:

咽炎無分急慢,其病理歸經多在肺腎,其臨床證候不外寒、熱、濕三證。寒證之輕者用人參敗毒散,重者用四逆湯加桔梗;熱證之輕者用銀翹馬勃散,重者用玄麥甘桔湯加薄荷、牛蒡子;濕證之偏熱者用甘露消毒丹,偏寒者用三消飲。皆非肺即腎之治。咽喉屬肺系,治之不疑,緣何治腎?【靈樞·經脈】謂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故咽炎一病除責之肺外,則責之腎。但二經之證皆有寒熱虛實之殊。即以腎經之證言,虛寒者用四逆湯加桔梗,首見於【傷寒論】,次見於【醫學實在易】。實寒之證較為少見,故方書未及備載,今據個人經驗所及補之。本方用附子、細辛溫散少陰之寒,桔梗、天名精助麻黃導邪由上由表而出,淡竹葉、枳殼、木通導邪由下分消,甘草和中解毒,各盡其妙。

加減:

口渴加天花粉、知母;咽痛甚加川牛膝、赤芍。無天名精可用蛇莓代。

禁忌:

辛辣燥熱食物。

方歌:

急性寒咽麻附辛,竹精甘桔枳通珍。天花知芍川牛膝,隨證加來中墨繩。


驗案

驗案1:

崔某,男,26歲,1997年10月19日就診。

訴患慢性咽痛已6年,平素受涼易感冒,咽痛時進食辛辣之品痛反減輕。近1周受涼咽痛復作,吞咽困難、惡寒,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量多,口不渴。查咽部充血,舌暗淡,苔白滑,脈沉細澀。此為素體陽虛,感受寒邪,直入少陰腎經,以寒咽湯予之:麻黃10g,熟附片12g(鹽水炒),北細辛5g,桔梗15g,枳殼15g,南沙參30g,甘草15g,天名精30g,赤芍30g。1劑痛減咳輕,2劑諸症悉除,繼以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加減調理半個月,體質增強,很少感冒。

2c968ba88ef0e812f74cc5edadf347f3.jpg

寒證慢性咽炎往往由於藥不對症而拖着

驗案2:

吳某,女,31歲,1998年11月27日就診。

訴3日前夜晚久坐看書,當時即感雙下肢寒冷,次日晨起咽喉腫痛,語音嘶啞,惡寒甚,發熱,體溫38.9℃,自服三九感冒沖劑及青黴素膠囊,咽痛稍減,余症如故,遂求治。查咽部輕微充血,舌淡紅,苔薄黃滑,脈細。訴口不渴,無汗,納可,二便自調。此為寒邪入侵少陰腎經,循經上行,蘊結於咽喉,故紅腫不着;寒邪凝滯,氣血不通,故痛甚。亟當溫散少陰之寒邪,擬寒咽湯加減:麻黃10g,熟附片12g(鹽水炒),北細辛5g,桔梗15g,甘草15g,馬鞭草15g,淡竹葉12g,赤芍30g。1劑疼痛大減,熱退,微惡寒,語言恢復正常,活動後汗出,口渴欲飲,表解寒散。以扶正固表,兼清余邪為治,藥用:南沙參30g,麥冬15g,桔梗15g,桂枝10g,白芍15g,生薑12g,大棗30g,天名精15g,甘草10g。2劑即平。

驗案3:

蔣某,男,40歲,1996年8月26日就診。

訴2日前因戶外勞動酷熱難當,回家後即用冷水沖澡,是夜身痛如杖,惡寒發熱,體溫達40.5℃,咽痛梗阻,飲食難進,某診所給予肌注安痛定2次,未見顯效,遂轉中醫治療。症見形體壯實,雖盛夏尚着厚衣,發熱無汗,口淡不渴,不欲飲食,舌淡紅,苔白厚腐膩,脈沉澀。證為夏季腠理疏鬆,驟然冷水沖淋,寒邪閉郁而致,須散寒解表,不可執夏季暑熱而妄用辛涼,書方:麻黃10g,制附片12g,北細辛6g,羌活15g,蒼朮15g,桔梗15g,淡竹葉12g,赤芍30g,甘草12g,穀精草12g。服1劑熱減,咽痛、身痛緩解,能進稀粥,厚衣已去。原方繼進1劑,寒熱悉解,咽痛身痛均除,唯覺乏力、頭暈、納谷不馨,舌苔前薄根厚,脈細無力,表證雖解,暑傷津氣,仿東垣清暑益氣湯加減善後:南沙參30g,麥冬30g,五味子12g,陳皮12g,白朮30g,黃芪50g,神曲30g,山楂30g,甘草10g,白豆蔻10g。2劑後諸症悉痊。

道德經 發表於 2025-6-10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寒咽湯證治發微——兼論少陰咽痛辨治綱要】

【按】李孔定先生所擬寒咽湯,誠為辨治少陰實寒咽炎之圭臬。今就經方脈絡與臨床要義析論如下:

一、少陰咽痛辨治源流
【傷寒論】少陰病篇明示:"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此乃虛熱咽痛之正治。至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實已暗含寒邪直中少陰致咽痛之理。李師融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甘桔湯於一爐,更佐升降分消之品,實得仲景心法而有所發揮。

二、方藥解析
1. 麻附辛配伍之妙:
麻黃開太陽之表,附子溫少陰之裏,細辛通徹表裏,三藥相合正合"少陰太陽兩感"之病機。尤妙在附子鹽水炒制,既減燥烈之性,又引藥入腎。

2. 升降分消之道:
桔梗、天名精宣肺利咽(【本經】載天名精"主瘀血症瘕"而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抗炎之效),枳殼、木通降氣利濕,淡竹葉導邪下行,暗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之旨。

3. 加減法精要:
口渴加花粉、知母,存"有故無殞"之智;咽痛甚加牛膝、赤芍,取"血行則痛止"之理。蛇莓代天名精之法,可見李師深諳民間草藥互代之妙。

三、鑑別要點
1. 寒熱真假之辨:
舌紅而津多、苔厚為辨證眼目(不同於虛寒證之舌淡、實熱證之舌干)。若見"進食辛辣痛減"之特殊指征,更可確診。

2. 與相似方鑑別:
半夏散及湯(半夏桂枝甘草):主治少陰客寒咽痛兼痰氣阻滯
苦酒湯:專治少陰陰虛火旺咽傷生瘡
本方正為少陰寒凝氣閉之實證而設

四、臨證啟悟
驗案中患者六年咽痛用寒涼藥不效,反見"惡寒、白痰、脈沉細",正是"久病及腎"之明證。李師先以寒咽湯急則治標,繼用玉屏風合桂枝湯調理體質,深得"治病求本"之三昧。

【結語】寒咽湯之設,非惟補方書之未備,更示人當以六經為綱辨析咽痛。今人見咽炎輒投清熱解毒,無異於以冰覆火。學者當於此案中悟"同病異治"之妙,方不負先賢苦心。

(全文798字)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6-12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寒證咽炎之辨治要旨——兼釋李孔定寒咽湯方義】

【學術闡微】
咽炎一證,古今醫家多從熱立論,然【內經】早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訓。李孔定先生所創寒咽湯,實承仲景少陰咽痛證治思想而有所發揮。考【傷寒論】少陰病篇,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而李氏將經方思維拓展至咽喉實寒之證,誠為善用古方之典範。

【方解精要】
寒咽湯組方暗合"開鬼門、潔淨府"之古法:
1. 麻附辛三味為君,取法仲景而變其用。鹽水炒附子獨妙,既制其燥烈之性,又引藥入腎經;
2. 桔梗為舟楫之劑,與甘草相伍乃仲景桔梗湯遺意,專療咽痛;
3. 天名精一藥尤值玩味,【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瘀血、血瘕",李氏用此既解毒利咽,又防寒凝血瘀,與木通、淡竹葉構成清濁分消之勢;
4. 枳殼理氣寬中,暗合"咽喉以通為用"之旨。

【臨證心悟】
觀驗案崔某之治,可見"舌暗淡苔白滑"為辨證眼目。慢性咽炎六年而用辛辣反舒,正是陰盛格陽之象。李氏先以寒咽湯急則治標,後以玉屏風合桂枝湯調理,深得"治病求本"之奧義。

【使用禁忌】
需特別注意:
1. 本方適用於"舌紅津多苔厚"之真寒證,若見舌絳少津則當禁用;
2. 細辛用量恪守"辛不過錢"古訓,現代煎煮法仍當慎之;
3. 方中天名精與蛇莓替換時,需考慮蛇莓涼血解毒之性可能減弱溫散之力。

【學術延伸】
咽炎從腎論治,可參【醫貫】"咽喉諸症皆由陰火上炎"之說。然趙獻可所言屬虛火,李氏此方治實寒,二者恰成鏡映。當代臨床常見過用抗生素及寒涼藥物導致的"冰伏邪氣"之證,此方尤為切用。

結語:寒咽湯之價值,不僅在於補充了咽炎實寒證的治療空白,更示範了如何將經典理論創造性運用於現代臨床。學者當於"發熱惡寒與否""舌象潤燥"等細微處着力,方能準確運用此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