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2|回覆: 2

[醫藥臨床] 益氣柔肝、溫陽化濕治肢體麻木一例

[複製連結]
+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喬某,女,65歲。因『左側肢體麻木疼痛半年』來診。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左側肢體麻木症狀,以肘膝關節遠端症狀明顯,夜間麻木感劇烈,白天稍減,夜不能寐。伴有雙眼視物模糊、自述雙眼『勞累感』等。多處求診,服用中藥湯劑、針灸、理療等,效果均不佳。診其體態偏胖,心肺及腹部未及明顯異常,雙側肢體肌張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舌淡胖,苔白,邊有齒痕;左寸口脈弦,右側寸脈如豆大,關尺脈細,形如蝌蚪。診斷爲肢體麻木,辨證爲肝鬱脾虛、陽虛濕盛。該病以柔肝法爲主,雜合健脾益氣、溫陽化濕法,以柔肝法合異功散處方:黨參9g,炒白朮12g,茯苓15g,陳皮6g,柴胡6g,炒白芍15g,川牛膝15g,柏子仁9g,當歸9g,升麻6g,山萸肉24g,乾薑6g,桂枝9g,甘草3g。水煎,沖附片顆粒6g,日1劑,分2次服。

患者服用4服,自述肢體麻木感明顯減輕,夜能安臥,視疲勞症狀緩解。

按:患者以肢體麻木病症求診,需行顱腦及頸腰椎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該患者除左側肢體麻木外,還存在眼睛疲勞感,左側屬肝木,肝開竅於目,肝經連目系,再按照脾主四肢、麻木爲營陰不能濡養的理論,所以處方先調肝脾。疏肝法,疏之更甚,用柔肝法治之。方藥用當歸、牛膝、柏子仁等,結合柴胡、炒白芍,柔中帶疏,以柔肝爲主;患者痰濕之體,源於腎陽不振,故以附片、乾薑、山茱萸,調和腎臟陰陽;桂枝、升麻,引陰出陽也。(馮宇 山東省菏澤市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劉杯 發表於 2025-6-26 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氣柔肝、溫陽化濕治肢體麻木案析義】

本案辨證精當,方藥配伍深合經旨,實爲肝脾同調、陰陽並治之典範。今從病機、治法、方義三端析之:

一、病機探賾
患者肢體麻木伴目勞,顯系肝脾失調、陽氣失宣之候。【素問·逆調論】言"榮氣虛則不仁",而【金匱要略】更明示"邪在於絡,肌膚不仁"。細察其證,左脈弦主肝鬱,右寸如豆示陽氣浮越;舌淡胖有齒痕,乃脾虛濕盛明證。肝主筋而脾主肉,肝鬱則筋失濡養,脾虛則濕阻陽遏,此麻木晝輕夜重之由。目爲肝竅,肝血不榮故視勞;濕濁困陽,夜臥陽入於陰,濕遏更甚,故寐差。

二、治法鉤玄
1. 柔肝爲君:棄疏肝而取柔肝,深得【臨證指南醫案】"肝爲剛髒,非柔不和"之奧義。白芍、當歸、柏子仁柔潤養血,佐柴胡輕疏,仿逍遙散意而避辛燥。
2. 溫陽化濕爲臣:附片、乾薑溫振少陰,合山萸肉陰陽雙補,暗合腎氣丸法度。桂枝、升麻"引陰出陽",取法東垣昇陽除濕。
3. 健脾益氣爲佐:異功散加牛膝,既實脾土以制水濕,又導藥下行以達四末。

三、方義發微
本方配伍尤具匠心:黨參、白朮培土榮木;茯苓、陳皮化痰滲濕;桂枝配牛膝,溫通上下;山萸肉伍附片,固本培元。更妙在升麻與牛膝相使,一升清陽,一降濁陰,斡旋氣機。全方恪守"肝脾同調、溫潤並行"之則,故能四劑顯效。

此案啟示:治麻木不可徒執活血通絡,當辨臟腑虛實。今人見麻木輒用蟲類搜剔,殊不知柔養調和亦是正法。然須注意,附片用量宜慎,必先煎久煎,非專業醫師不可輕試。另,老年麻木須排除中風先兆,本案未述影像檢查,臨證當引爲鑒。
shenshen 發表於 2025-7-29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氣柔肝、溫陽化濕治驗案析義】

喬姓患者肢體麻木之證,實爲肝脾失調、陽虛濕阻之典型。細究其理,當從三焦氣化與經絡循行解之。

一、病機樞要
患者左肢麻木而兼目疲,左屬肝而目爲肝竅,【靈樞·經脈】明言足厥陰"連目系",此肝血不能榮筋之象。然舌淡胖有齒痕,脈見右寸豆大而關尺細,恰如【脈經】所言"陽微陰弱",乃脾失健運、水濕內停之徵。更兼夜甚晝減,顯系陽氣不能溫煦,陰血不得暢行。此案病機有三層:肝失柔潤爲本,脾虛濕阻爲標,腎陽不振爲根。

二、方藥精析
方取異功散爲底,非獨健脾,實寓"治痿獨取陽明"之深意。柴胡、白芍相配,暗合四逆散柔肝之旨,佐以當歸、柏子仁,正合【本草備要】"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訓。尤妙在山萸肉用至24克,遵張錫純"收斂元氣,振作精神"之法,與附片、乾薑構成水火既濟之勢。桂枝、升麻之用,非爲升提,實取"陽化氣,陰成形"之理,導濕濁從三焦氣化而出。

三、治法啟示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肢體麻木不可概作風治,當辨臟腑虛實;其二,柔肝非獨滋陰,需佐溫陽以助氣化,正如【臨證指南醫案】云"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其三,脈象如豆、如蝌蚪者,當參合舌診,此即【診家樞要】"形氣相得者生"之驗。

今人治麻木多執活血一法,殊不知【素問·逆調論】早有"榮氣虛則不仁"之誡。本案以柔肝爲樞,斡旋中焦,溫煦下元,實得"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奧義。然須申明:附片之用必遵炮製規範,桂枝升麻配伍需察體質陰陽,讀者當以"辨證論治"爲綱,勿執方套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