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8|回覆: 2

[醫藥臨床] 桔梗湯治感冒後期乾咳不止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對於感冒,余每用桂枝湯、麻黃湯、銀翹散、桑菊飲、參蘇飲之類解表方劑辨證使用,幾劑見效。去冬今春季的流感,每每病患感覺感冒好轉,但乾咳綿綿不止,甚者月余不休,咳起時,來勢洶洶,涕泣俱出,甚者伴嘔吐,苦不堪言。

面對病患之苦,辨證用藥而不應,作為醫者輾轉難眠,是辨證有誤還是是用藥有錯?細細思之,每每病患複診,感冒症狀基本已不明顯,而主訴大都為咽癢乾咳難了。複診用感冒類方劑是自己先入為主,總糾結於感冒而沒有仔細辨證推敲。感冒已了而咽部受損未除,再施感冒類方劑怎麼得應?此時,腦子閃現新思路,何不用桔梗湯一試?

傷寒論】少陰病篇有:『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門診時遇到一患者,女,35歲,告知自年前感冒至今月余,遍服中、西藥至今未愈。現症見:咽癢,咳少痰。遂投桔梗15克,甘草15克。3劑。告知可為茶飲,隨泡隨飲。後電話隨訪,1劑見效,2劑咳止。

某童男,9歲,初診感冒發熱,投葛根湯1劑。今熱退,然偶有咳嗽伴嘔吐,隨即開甘草10克,乾薑10克,桔梗10克,大棗4枚。3劑。思考【傷寒論】第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於是處方桔梗湯合甘草乾薑湯。第三天患者家長來電話訴1劑平,2劑了,是否把第3劑喝完,告之可喝完以鞏固。

雖後又有不少病患得此方獲效,然余不敢自喜。治病救人是醫者的本分,況自己曾辨證不明而致病患受累該當自責反省。 (汪千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6-22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桔梗湯治咳之臨證思辨與經方活用芻議】

汪君千龍所述感冒後期乾咳治驗,實得仲景心法之三昧。余觀此案,有三大關節尤值醫者深味:

一者,病機轉折之辨。感冒表證雖解,然肺系門戶未復,【靈樞·經脈】謂"肺系喉嚨",咽癢乾咳者,乃余邪羈留少陰之絡也。汪君能突破"感冒必治表"之窠臼,轉而着眼咽喉要衝,正合【傷寒論】"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之旨。少陰經脈循喉嚨,此非表證未解,實乃熱郁少陰之絡,津虧火灼使然。

二者,經方配伍之妙。桔梗湯僅兩味:桔梗苦辛,專入肺經,【本草求真】稱其"為肺部引經藥,能開提氣血,載藥上浮";生甘草甘平,清熱解毒,【本經】言其"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二藥相合,一宣一緩,正合"火郁發之"之治則。汪君更佐以甘草乾薑湯者,乃取"辛甘化陽"之理,對治寒飲上逆之嘔,深得仲景合方之法。

三者,劑量服法之宜。觀其成人用15克、童稚用10克之量,正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訓。改為茶飲之法尤妙,使藥力持續濡潤咽喉,較之一日兩服更合病機。此等細節,足見臨證之三折肱。

然須申明者三:其一,此證當見舌紅少津、脈細數,若見苔白滑者,又當從寒飲論治;其二,久咳月余者,需與肺痿、肺癆相鑑別,【金匱】麥門冬湯證亦常見此候;其三,兒童用藥當宗錢乙"臟腑柔弱,易虛易實"之誡,中病即止。

吾嘗見今醫治咳,或執消炎止咳之西法,或拘於潤肺化痰之常套,鮮有從少陰論治者。汪君此案,非惟活用了仲景方,更啟迪後學:臨證當如老吏斷獄,病機既變,治法亦當隨之而轉。經方之妙,正在其病機與方義若合符節,此即【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真諦也。

(註:本文所述乃學術探討,具體用藥須遵醫囑。經方運用貴在辨證,切忌按圖索驥。)
奚美 發表於 2025-7-3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桔梗湯治咽源性咳嗽辨治心悟】
汪君千龍所述感冒後期乾咳一案,實為臨床常見疑難,其由表及裏之辨治思路轉變,深合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旨。余觀此案,有三重醫理可申發:

一、咽咳同源,當溯少陰
【傷寒論】少陰病篇明示:"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咽癢乾咳月余不休者,實為表邪已解而少陰經氣未復,津液不能上承,虛熱郁於咽喉所致。桔梗湯中,甘草甘緩潤燥,桔梗開提肺氣,二者相伍,正合【內經】"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治則。汪君棄表劑而轉從少陰論治,實得仲景心法。

二、方證相應,須明藥勢
桔梗湯原治咽痛,然其"宣肺利咽"之功實可類推。桔梗質輕上浮,能載藥上行,【本草求真】謂其"為肺部引經藥";生甘草清熱解毒,現代藥理證實其具皮質激素樣抗炎作用。二藥相合,對咽喉黏膜修復頗具殊效。汪君案例中成人用15克、童子用10克之量,正合"輕可去實"之旨,較之時醫濫用重劑,尤為可貴。

三、合方之妙,法度謹嚴
童子案合甘草乾薑湯,尤見匠心。此乃遵仲景"咽中干,煩躁吐逆"之訓,取乾薑溫中復陽,防咳久傷及太陰。大棗佐之,暗合"培土生金"之理。較之單用桔梗湯,更顯三陰互辨之功,示人咳嗽治肺當兼固中焦。

結語
此案啟示有三:一則感冒遺咳當辨表裏,不可執表證而忘本;二則經方運用貴在"但見一證便是",咽癢即屬少陰病機;三則量效關係須遵古法,桔梗湯原方劑量(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折算今用3-15克皆可奏效。然需申明:若見痰黃黏稠、舌紅苔黃者,又當從溫病"風熱襲肺"論治,非此方所宜也。

(註:本文所述乃個案經驗,具體用藥須遵四診合參。陰虛燥咳或痰熱壅肺者慎用桔梗湯。)

——國學研習者 謹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