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0|回覆: 2

[醫藥臨床] 蒼柏石韋飲治痛風

[複製連結]
+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江漢榮,江蘇省海門市名中醫,1999年起拜師江蘇省名中醫茅漢平學習中醫治療脾胃病和孟河醫派診療經驗,2014年拜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經驗繼承人朱婉華教授為師,學習朱良春『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經驗。蒼柏石韋飲為江漢榮治療痛風經驗方,筆者跟隨其學習,現總結用藥經驗如下。

蒼柏石韋飲組成:蒼朮10克,黃柏10克,石韋30克,金雀根15克,土茯苓30克,萆薢30克,薏苡仁30克,牛膝15克,陳皮10克。每日一劑,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功效:泄濁化瘀,健脾補腎。

主治:急、慢性痛風及痛風性腎損害。

加減: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者加山慈菇15克,浙貝10克,生地15克,赤芍30克;緩解期伴腎功能損害者加黃芪30克,川芎30克,小青草20克,河白草20克。

疼痛劇烈配合『海浮芙黃膏加味』外敷。海浮芙黃膏加味方藥組成:乳香100克,沒藥100克,芙蓉葉100克,生大黃100克,元胡100克,威靈仙100克,冰片50克(另包)共研末,與凡士林以6:4比例混勻外用。

痛風的病因為脾腎虧虛,運化失司,致痰、熱(濕熱)、瘀痹阻經脈、關節、臟腑為病,病機關鍵為本虛標實,脾腎虧虛為本,痰、熱(濕熱)、瘀為標。治療分急性期與緩解期不同,急性期予清利濕熱,泄濁化瘀為主,緩解期予健脾補腎,兼化濕濁為主。方中蒼朮苦溫,善燥濕醒脾;黃柏苦寒,寒以清熱,苦以燥濕,入腎經;石韋性甘味苦,微寒,歸肺、膀胱經,能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止血,善治尿酸性痛風石、腎結石、血尿;金雀根清肺益脾,活血通脈,柔筋骨,療痛風,兼清熱利尿;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萆薢善分清別濁,功能利濕濁,祛風濕,治療風濕頑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等,能泄痛風之濕濁;薏仁健脾利濕清熱作用尤佳,祛邪而不傷正;牛膝補肝腎,引藥下行;陳皮理氣健脾,燥濕祛痰,芳香醒胃,以利濕邪祛除。

急性期關節腫痛明顯,予生地清熱涼血,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減輕炎症因子的破壞作用;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歸肝胃脾經,體堅質重,力峻降散,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可明顯緩解痛風性關節炎疼痛;浙貝母苦寒,清熱化痰,解毒散結,能減輕濁瘀痹阻破壞關節功能。

慢性期加黃芪補氣昇陽,利尿排毒,增強免疫力,保護腎功能;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能改善腎血流,對痛風性腎損害有明顯改善作用;小青草(爵床)性味咸辛寒,無毒,有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活血止痛的功效;河白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散瘀之功,與小青草相須為用,對慢性痛風性腎損害具有獨特的療效。

外治方『海浮芙黃膏加味』:其中海浮散(乳香、沒藥)為宋代【瘡瘍經驗全書】所載經典名方,功效調氣、活血、祛腐、定痛、生肌。方中乳香、沒藥相須為用,能散血滯之痛;芙蓉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大黃性味苦寒,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延胡索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治一身上下諸痛;威靈仙歸膀胱經,性辛溫、善走竄,能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和海浮散合用,能明顯止痛及消散尿酸結晶在關節沉積;冰片氣清香,味清涼,性善走竄,啟發壅閉,開達諸竅,無往不通。諸藥外用對痛風患者紅腫熱痛的關節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作用,減少了患者因長期使用止痛藥引起消化道和肝腎功能損害。(陳杰 李香草 樊娟 江蘇省海門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6-13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蒼柏石韋飲治療痛風的理論解析與臨床運用評述】

江漢榮先生融匯孟河醫派與朱良春益腎蠲痹法精髓,所創蒼柏石韋飲實為治療痛風之良方。今就本方理法方藥作專業評析如下:

一、組方思想溯源
本方深合【內經】"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之論,以"泄濁化瘀、健脾補腎"為法,暗合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方中蒼朮、黃柏取法朱丹溪二妙散,配伍石韋、土茯苓等藥,形成三焦分消之勢——上焦宣肺(石韋),中焦運脾(蒼朮、陳皮),下焦利濕(萆薢、薏苡仁),體現葉天士"上下交病治其中"的學術思想。

二、藥物配伍精要
1. 泄濁化瘀核心藥對:
萆薢-土茯苓:取【本草綱目】"分清別濁"之效,現代研究證實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金雀根-牛膝:活血通絡與引藥下行相得益彰,改善關節微循環

2. 健脾補腎特色:
蒼朮-薏苡仁:遵循"治濕不理脾,非其治也"原則
黃柏-牛膝:暗含大補陰丸意趣,清相火而固腎本

三、分期論治特色
急性期加山慈菇、浙貝母,取法【外科正宗】如意金黃散思路,以"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為要;緩解期用黃芪、川芎,體現張元素"養正積自除"理論,尤妙在用小青草(爵床)利尿通淋而不傷陰,契合王孟英"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論。

四、外治法的學術傳承
海浮芙黃膏源自【醫宗金鑒】海浮散化裁,其中:
乳香-沒藥:遵【本草求真】"血滯則氣壅,氣壅則經絡滿急"之訓
威靈仙-冰片:取【藥品化義】"通行十二經絡"之效
外敷與內服形成"內外合治"體系,符合吳師機"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學術觀點。

結語:
本方融經方時方於一爐,其特色在於:
1. 標本兼顧:以健脾補腎治本,泄濁化瘀治標
2. 動態調整:據疾病傳變規律分期用藥
3. 多維干預:內服外敷協同增效
臨床運用時需注意:山慈菇含秋水仙鹼類似物,應嚴格掌握劑量;腎功能損害者需酌減黃柏用量。建議配合現代檢測手段監測血尿酸及腎功能變化,實現中西醫優勢互補。

(全文798字)
教育中心 發表於 2025-6-28 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蒼柏石韋飲治療痛風的理論解析與臨證探微】

江漢榮先生融合孟河醫派學術精髓與朱良春益腎蠲痹法,創製蒼柏石韋飲治療痛風,實為融匯古今之驗方。筆者從中醫理論體系剖析其組方精義,以闡發其學術價值。

一、立方根基:標本兼顧的治痹思路
痛風的病機核心在於"脾腎兩虛為本,濁瘀痹阻為標"。方中蒼朮、黃柏取法朱丹溪二妙散之意,以蒼朮燥太陰之濕,黃柏清下焦之熱,構成運脾固本之基。石韋用量獨重(30克),取其"通淋化石"之效,【本草崇原】謂其"主勞熱邪氣,利水道",現代研究證實其可顯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土茯苓配伍萆薢,暗合【本草備要】"治筋骨拘攣"之說,二藥相須為用,除濕泄濁之力倍增。

二、配伍法度:三焦分消的用藥藝術
本方深諳"上中下三焦分消"之旨:金雀根清上焦肺熱而通水道,薏苡仁健中焦脾氣以絕濕源,牛膝引藥下行兼補肝腎。尤妙在陳皮之用,既防苦寒傷胃,又助氣化濕行,體現"治濕不忘理氣"的孟河用藥特色。外敷海浮芙黃膏中,乳香、沒藥取法【醫學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配芙蓉葉、大黃而成"氣血同治"之外治法。

三、分期論治的動態調節
急性期加山慈菇、浙貝母,取"咸寒軟堅"之意,赤芍用量達30克,契合【藥品化義】"瀉肝火,消積血"之論。慢性期入黃芪、川芎,暗合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之法。其中小青草(爵床)的應用尤具特色,【本草綱目拾遺】載其"治跌仆損傷",現代證實其黃酮成分可抑制尿酸重吸收。

四、現代藥理學佐證
方中藥物多具明確降尿酸機制:萆薢含薯蕷皂苷可抑制XOD活性;薏苡仁多糖能調節URAT1轉運體;土茯苓中的落新婦苷可抗炎鎮痛。外敷方中冰片與威靈仙配伍,經皮吸收率提高3倍,此乃"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現代表達。

此方之妙,在於將孟河醫派"輕清調暢"的用藥風格與朱良春"益腎蠲痹"的學術思想熔於一爐,既承【內經】"潔淨府,去菀陳莝"之古訓,又融現代痛風病理認識,堪為中西醫匯通的典範。臨證應用時需注意:山慈菇含秋水仙鹼類似物,連續使用不宜超過7日;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大劑量川芎,此皆體現"因人制宜"的辨證精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