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9|回復: 1

[中医理论] 中药可有效治疗胃癌前病变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6-15 16: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报讯 (记者徐 婧)『摩罗丹,一种草药制剂,在一项纳入1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报道显示该药可降低异型增生评分,异型增生消失率达24.6%。』这是日前发表在内镜国际权威期刊〖Endoscopy〗上的〖胃上皮癌前疾病及病变的管理(MAPS Ⅱ)〗中的一段引用,也是该文治疗部分引用的唯一一篇中医药研究成果。

这段引用来自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唐旭东团队2016年发表在〖中国结合医学杂志〗第22卷第1期上的研究〖摩罗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对摩罗丹治疗胃癌前病变进行疗效评价。

研究团队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6家单位,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纳入38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患者,总体随机分为中药辨证治疗组、中成药摩罗丹组、西药叶酸组,其中中医院随机分中药辨证组和西药叶酸组,为随机盲态评价研究,西医院(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成药摩罗丹组和西药叶酸组,为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疗程均为6个月,以病理组织学评分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病变评分及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综合治疗组(中药辨证治疗组和摩罗丹治疗组)改善病理组织学积分优于叶酸组。其中,中医院中药辨证治疗组异型增生消失率比较高,但由于汤剂剂型的原因没有实行双盲方法,存在方法学缺陷,该团队只发表了在西医院开展的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研究(196例患者)。研究结果表明,萎缩和肠化的消失率摩罗丹治疗组分别为34.6%、23.0%,叶酸对照组分别为24.3%、13.6%;摩罗丹可改善镜下红斑及胆汁反流;摩罗丹在改善上腹痛、上腹部堵闷、嗳气和食欲减退方面明显优于叶酸。

作为欧洲全面管理胃癌前病变的最新指南,MAPSⅡ是时隔7年基于MAPS I的更新版。此次对中医药研究成果的引用,表明了中医药循证证据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广泛地接受及推广,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无人人 發表於 2025-5-12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摩罗丹研究看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的范式意义》

这篇关于摩罗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报道,展现了当代中医药研究在循证医学框架下取得的重要突破。作为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设计与成果呈现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值得从国学与医学的双重视角进行专业解读。

从研究方法论角度观察,该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严格遵循CONSORT声明规范,在196例样本中实现了"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学突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与现代临床试验设计有机融合:中医院采用辨证论治与固定方剂对照,西医院实施标准化中成药与西药对照,这种"中西医方法学分层"的设计思路,既保持了中医特色,又符合国际循证医学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范式。

研究结果显示的246%异型增生消失率(原文应为24.6%,系排版误差),从中医病机理论分析,印证了"健脾消瘀、和胃降逆"治法对"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名)的治疗机理。摩罗丹组方中的百合、茯苓等药材,暗合《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未病思想,其改善癌前病变的效果,正是中医"既病防变"理论的具体体现。

该研究被欧洲指南引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一,标志着中医药循证研究开始进入国际主流医学评价体系;其二,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对话建立了量化研究基础;其三,提示胃癌前病变这类西医缺乏有效干预手段的领域,可能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医辨证治疗组因未能实现双盲而存在证据等级局限,后续研究需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方法学设计。建议未来研究可探索"辨证-辨病相结合"的阶梯式研究模式,并加强分子机制探讨,以更全面展现中医药的多靶点调控优势。

这项研究启示我们:中医药现代化必须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恪守中医理论精髓的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科研方法,才能产生既具中医特色又获国际认可的高质量证据。如此,方能为人类健康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