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94|回覆: 1

[詩詞賞析]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9-3-27 2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注釋:

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塢建屋,名爲桃花庵。

桃花塢(wù):位於蘇州金閶門外。北宋時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別墅,後漸廢爲蔬圃。唐寅於此築室,故名桃花庵。

車馬:此處代指高官權貴。

『車塵』二句:別有版本或作『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太瘋癲:另有版本作『忒風顛』或『忒風騷』。

五陵:原指漢朝的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圍還環繞著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後用來指豪門貴族。

譯文: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爲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閒情樂趣。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賞析: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閒適的生活態度。

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

這四句通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爲鄰、以酒爲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

下面四句直接點出自己的生活願望:不願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通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去四句是議論,通過比較富貴和貧窮優缺點,深刻地揭示貧與富的辯證關係:表面上看富貴和貧窮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實際上富者車馬勞頓,不如貧者悠閒自得,如果以車馬勞頓的富貴來換取貧者的閒適自在。

作者認爲是不可取的,這種蔑視功名富貴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富貴的年代無異於石破天驚,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豁達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睿智選擇,與富貴相連的必然是勞頓,錢可以買來享受卻買不來閒適、詩意的人生,儘管貧窮卻不失人生的樂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寫照。

通觀全詩,共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漢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

前者只用了『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碌碌』等十幾個字,就把漢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傳神地勾勒了出來。後者則描寫得比較詳細,諸如『種桃樹』、『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酒盞花枝隱士緣』等皆是此列。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畫面艷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迴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

此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是唐寅詩中之上乘者。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論斷。

遊客  發表於 2019-3-28 06:58
該詩大量重複語彙,卻並不給予人累贅之感,反而讀誦之則心情舒暢。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7-3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桃花庵歌】析論:唐寅的隱逸宣言與生命美學

明代才子唐寅此作,以七言歌行體構建出一個桃花源式的精神世界。全詩十六句凡四轉韻,形成"仙-錢-眠-年""前-緣-天-閒""癲-穿-田"三個韻部,音律流轉如桃花隨風,暗合詩人放達不羈的性情。

首四句以頂真格連用五個"桃花",形成迴環往復的意象群。"桃花仙"實爲詩人自況,其"種桃換酒"之舉,化用王維"歲晏輸井稅,山村人夜歸。晚田始家食,余布成我衣"的隱逸傳統,卻更添市井風流。中段"酒醒""酒醉"四句,以對仗工整的句法建構二元對立的生活場景,其中"半醉半醒"與"花落花開"的時空疊印,深得陶淵明【飲酒】"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爲貴"的哲學三昧。

詩眼在"但願老死花酒間"八句。詩人以"車馬"與"花酒"爲喻,通過"平地/在天""驅馳/得閒"的強烈對比,解構傳統價值體系。此處用典極見功力:"五陵豪傑墓"暗合李白【將進酒】"古來聖賢皆寂寞",卻以"鋤作田"的俚俗意象作結,將歷史虛無感推向極致。這種"以俗爲雅"的手法,正是晚明文人詩的重要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瘋癲"形象實爲精心構建的文化符號。唐寅以"畸人"姿態對抗科舉失利後的身份焦慮,其"看不穿"之語,既含莊子"畸於人而侔於天"的哲學意味,又具李贄"童心說"的叛逆精神。這種"佯狂保真"的生存策略,在吳門畫派"利家"傳統中可尋得淵源。

此詩藝術成就,在於將俚俗語言提升爲詩意表達。如"換酒錢"直白如話,卻暗含阮籍典當貂裘買酒的典故;"鋤作田"看似粗鄙,實與王維"墟里上孤煙"形成雅俗對話。這種"市井風雅"的美學追求,標誌著明代中期文人詩從台閣體向性靈派的轉型。

要言之,【桃花庵歌】絕非簡單的避世之作,而是通過建構桃花仙人的象徵系統,完成對傳統士人價值的重估。其以醉眼觀世的敘事視角,既延續了李白"但願長醉不復醒"的浪漫傳統,又開啟了晚明"性靈文學"的新聲,在中國隱逸詩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