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 d* E/ f* m0 S( j$ v + [4 {6 x L; j' u, S6 a
打出天下做皇帝,這個不容易的過程中,定要靠一批能幹、善戰的文武傑出人才相輔。這些人,其實必定與領袖人物合作得來,當打下天下之後,這些人也必定有了相當的地位,也很自然地有一定的權力與影響力。
: }8 z8 _4 r# z& k: E: J7 L% x( t( {, G+ ]6 I2 ]" T
打天下時的領袖人物成了皇帝,這時,反過來,領袖人物擔心當年這些輔助他的文武英才是否能夠永遠對他忠心了。於是,皇帝就開始殺功臣了。朱元璋有這些行為不足怪,但是他的行為格外極端,不是除去了三幾個重要人物就算數,而是牽連極廣。洪武十三年,他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殺了丞相胡惟庸,過了十年,又說大臣李善長、隆仲亨、唐勝宗等與胡惟庸是一夥,交通謀反,治了重罪。牽連的人達到三萬餘人;再過兩三年,又有藍玉謀反案,又牽連了一萬五千多人。這是出名的『胡、藍之獄』,鬧了十四年時光,誅殺了四萬五千多人。這些人都是親近他的。
# B, F6 S$ p( @* Y3 @& T2 `$ H+ P- J- X1 g6 Q% o
其實,這是朱元璋的自我孤立心態。他從非常自信(不是非常自信,不能打天下),到非常自大(自大,再自大,自我膨脹),進入了極度的孤立,覺得誰都在喊萬歲,其實誰都在反對他。武的要謀反,文的拿不起兵器,必定就在文字上向他進攻。他就抱着這樣的心態,看到什麼文字,都左看右看,看看裡面在什麼地方暗暗罵他。朱元璋這種心理狀態,使得他處理事情都採用了很極端的方式。 ) d+ Q1 g! M7 c3 A$ U
7 s: }9 R' V! d
他做了皇帝,也有他的抱負,也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比方對官員的考核,就很認真,尤其對貪污,嚴厲極了。規定官吏貪污錢財到了六十O以上的,就要斬首示眾,甚至要剝皮。把人皮剝下來之後,用草塞滿,放在官府公座示眾。府州縣的衙門左旁有土地廟,剝人皮就在那裡進行,所以被稱為『皮場廟』。這種過分嚴酷的做法固然叫人聽了害怕,但能夠持久嗎?
p: G% [5 {) r: c8 u
/ n# L+ T; A7 e6 a) | o% U: E 朱元璋帶着這種極端心態,來設計他的治國方式。在政務系統上,他覺得以往的制度,丞相的權太大了。明初接元朝的制度,由左右丞相總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朱元璋非常不放心,在殺了丞相胡惟庸(罪名是陰謀政變)之後,就廢除丞相制度,六部尚書都直接對皇帝負責。皇帝能直接管那麼多事嗎?朱元璋能。因此他必須非常勤勞。三更深夜,他往往還未睡,或在看書。而雞鳴一次,他就下床了。明代朱權(皇室成員)寫有【宮詞】七十首,一首寫他早上: . e6 s4 y2 i7 [( A# @/ t
. p7 ]4 P6 v$ ~# ]9 X0 _# \3 U 雞鳴天子下床梯,內直紅妝兩隊齊。
# X" V. i" h6 w1 \4 ?
* `/ \8 d; ~$ {" J* A 閭闔虎頭門大啟,春星猶帶紫宮低。
M7 j& G: P6 v1 \- t& m
5 I% W1 o. u$ B7 G 可是,即使朱元璋以身作則,他的子孫未必學他的樣。最不像樣的是第十一代的朱厚照(武宗),根本不理政事,在宮中設立玩樂的特區『豹房』。 - ?, c3 O1 ]. c0 a, ?: i
6 f$ T- r' o T5 ^' G; Z& I 得到天下的朱元璋,最關心的是怎樣使他的家族永遠做皇帝。因此,除了儘量集中權力之外,要找出一些可以靠的人來。可靠的人只有皇族子孫吧。於是他的方法是大量分封諸子,他們都有封地,卻不給予兵權。但分封的諸王子在藩地上大量掠奪民田,成為特殊貴族地主,民不聊生,留下了政權崩潰的伏線。朱元璋仍然擔心不夠安全,設立了特務性質的錦衣衛(洪武十五年),後來明成祖繼設了『東廠』,以後的『廠衛』就成了明代出名的特務統治機構。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但是如果以為平民出身的人就會多具平民性,多建立一些民主的制度,那麼,朱元璋恰恰是一個相反的例證,他對於集權專制,最多建設,最多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