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 o+ f/ H! b7 N) ~# _! q: x# n 9 a0 {1 C) m4 @5 t1 T
世間總有想成名者,尤以今人爲最,且成名的招數可謂無所不有,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某些高貴人等,以現代傳媒狂轟濫炸還嫌不威,還要淋墨塗鴉以石勒之欲求不朽。但名之長存,並非刻意之事,反而是以此揚名者,其速越快腐爛亦快。倒是那不經意間成了名的,卻能百世不朽代代流芳。
o( `" `+ r8 U, l% O/ C, o% E, o7 Y" S6 T7 {& o5 \4 g& C
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一首【春江花月夜】,但這一首,卻抵上今人的百首千首濤濤萬言,也抗得過某些官仕手中現代傳媒的隆隆炮聲。『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這磅礴闊大之中,這清瑩燦麗之中,這神思悠遠之中……不就是張若虛恆於天地日月的名嗎?張若虛沒有做過大官,充其量是一小吏,但後人因了他的詩而記住了他的名字,歷史因了他的詩而多了一顆耀眼的星斗。想那張若虛生前決無執意成名之欲,當是無意間成就了他千古不朽之名吧。
g8 B9 ~0 I' z4 v& _" `0 a# p G6 }2 q/ z }6 V- r
濤濤歷史的長河中,無意間成名者不勝枚舉,這讓人沉思綿綿,也讓人感悟多多。2 b* u T- d' T% Y \7 |
' a& ~. K1 G' W% v
韓信落魄時,在河邊遇見了洗衣的漂母。這漂母看他飢腸轆轆實在可憐,就天天分給他飯吃。韓信萬般感激,說:『吾必以重報母。』漂母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後來,這漂母被司馬遷寫進了【史記】。漂母不會想到,就是她的贈食之事,使韓信立下大志,忍辱負重歷刀光劍影,捨生忘死經浴血征戰,終於成就了大業,漂母也因此而名存於世,爲後人所傳揚。李白曾詩云: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而後世文人多有以漂母爲典故者,以表達人生的寄興與感慨。如此看來,漂母之名實在盛之又盛了。0 R7 d* n( N4 s8 l
# I; A) { V7 h: _( }' A% u0 V
陝西省有一邵平村,是以秦朝的邵平命名。這邵平原本秦朝大臣,秦滅亡後,劉邦放了他一條生路。爲了活命,他就到西安的東郊種西瓜去了。邵平種瓜非常賣力,鑽研技術,精耕細作,日夜侍弄,就如同養兒育女一樣。因而,那瓜就個大味甜,以致百里聞名,被譽爲東陵瓜。這件事也被司馬遷寫進【史記】流傳至今。而歷代文人更有許多寫邵平的詩作,阮籍在他的【詠懷詩】中曰:『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走軫距阡陌,子母相鉤帶。五色耀朝日,嘉賓四面會。膏火自煎熬,多財爲禍害。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詩中將邵平當年種瓜賣瓜的盛況,描述得十分詳盡。陶淵明亦在【飲酒二十首】中言道:『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勸人們隨遇而安,淡然世間。李白在【古風】中以『昔日種瓜人,青門東陵侯』來抒發對邵平的懷念。這邵平也是十分地盛名了。
* z" q& W' L" x( b* `
3 r( N5 @7 Y" y' i' e0 M 這些古人,斷不曾想到他們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下來,他們更不會像今天那些挖空心思傾力成名者那樣不擇手段,或攀龍附鳳,或自我吹捧,或追逐權力……有時我想,今天那些靠人吹喇叭抬轎子出名的人,那些靠顯赫身份呼風喚雨出名的人,那些靠出錢讓人炒作出名的人,甚至是靠自曝秘聞緋事、玉體寫真出名的人是多麼的悽慘和可憐。倒是這些古人的名來得實在。他們沒有對名譽的追逐之心,更沒有要流芳百代的欲望,他們人生的信念就是要做好一件實實在在的事。這些事如同心野上蔥蔥的綠草、綽然的花朵,生長著自然的光彩,釋放著醉人的芬芳,因而這些事雖小,卻含著智慧和人性的光芒,更含著一種生命的樸實和真誠。+ l4 W3 `. R/ a; D; ^
+ F+ ]. ~% j! ?9 P! ^) g8 M: b 成名總在無意間。由古人而今人,或許對我們有著許多的啟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