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開元之治的專欄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70.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韓國反華遭遇文化危機?聯合早報:韓國『去漢字化』帶來尷尬後果

熱度 8已有 2479 次閱讀2010-5-19 08:56

[align=right]以下文章摘中國新聞網 2009年01月31日[/align]    中新網1月31日電 最近,韓國一批前總理聯名上書現任總統李明博,認為要根本解決韓國的『文化危機』,就應從小學開始分階段教學生認漢字。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署名文章說,漢字不是外文,『去漢字化』過程的矯枉過正,不僅產生了文化斷層,也給韓國帶來了嚴重的民族文化危機。文章摘要如下:   『文化危機』是韓國長期面對的問題。一、年輕人普遍不懂漢字,越來越多國民成了『漢字盲』;二、國民語文程度越來越低,即使圖書館有豐富的藏書,有網羅8萬5000個漢字詞彙的【大辭典】,一般人望『字』生畏而不敢問津;三、韓國的兩個鄰國中國與日本都是漢字大國,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韓國遠離漢字,雖然可獨樹一幟,卻又陷入了自我隔離的孤立狀態。   [b]漢字不是外文[/b]   韓國健在的多位前總理是在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的推動下,聯名向青瓦台提出【敦促在小學正規教育過程中實施漢字教育的建議書】的,包括金鐘泌(第11和31屆)、李海瓚(第36屆)、韓明淑(第37屆)、韓德洙(第38屆)。他們皆認為,『這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專用韓文」的錯誤的文字政策,今天我們陷入了比上世紀90年代經濟危機還要危急的文化危機中。』因此建議,『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小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分階段學習漢字,不應將漢字視為外語,而應為國語生活正常化,和韓文一起作為「國字」進行教育。』   漢字一直是韓國國內爭論不休的課題,甚至遠在朝鮮時代,他們就開始在爭論漢字的存廢問題。2000年前,朝鮮與日本一樣,因為自己沒有文字,又嚮往中國的文明與強大,主動模仿中國並全盤輸入中華文明體系,其中最具體的事物便是使用中國人創造的漢字。在後來1500年的漫長歲月裏,漢字和漢文一直是朝鮮半島人民唯一的書寫系統。甚至15世紀中葉,世宗發明28個字母的『朝鮮文』之後,漢字還是朝鮮語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b]世宗創造『諺文』[/b]   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傾全力製造了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也稱『諺文』),一是力圖要擺脫漢文的束縛,建立自主的語文體系;二是提供平民百姓更易學易寫的文字,遂於1446年正式頒佈『訓民正音』,也就是自創的『朝鮮文字』(韓國稱『韓文』)。但到19世紀末葉為止,朝鮮王朝還是使用漢字撰寫官方文件和歷史著作,包括漢文的文學作品。   當時,人們稱朝鮮文為『諺文』,意思是『非正式』文字,『正式』文字還是指漢字。情況跟日本人稱其文字為『假名』一樣,『真名』永遠是漢字。但日本的侵略,不僅使朝鮮滅亡,也使民族文化加速沉淪,即使光復之後,國土依然分裂,連文字也開始分道揚鑣——北部朝鮮完全廢除漢字,南部韓國則不規則地使用韓文和漢字。   北朝鮮和中國的朝鮮族,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已逐步取消使用漢字,而韓國也在1948年10月公佈專用『韓文』的法律,並規定每年10月9日為『韓國文字節』。不過韓國的『去漢字化』政策依然搖擺不定。尤其學校在推行『去漢字化』過程中,有時積極,有時和緩,但總體趨勢還是儘量減少使用漢字,不僅使教育工作者感到無所適從,也使年輕與年老一代產生嚴重的文化代溝。 [b]  民族文化危機[/b]   由於南北朝鮮共同使用了近2000年的漢字,漢字詞彙已深入朝鮮語言內部,連思考模式也無法擺脫漢文化圈的框框,要將古代官方文件、歷史著作、文學作品中的漢字完全抹去,簡直是歷史於與文化的真空,而人名、地名沒有了漢字支撐更搞不清誰是誰,圖書館裏即使有汗牛充棟的文獻也頓時成為一堆廢紙。   『去漢字化』過程的矯枉過正,不僅產生了文化斷層,也帶來了嚴重的民族文化危機。朴正熙獨裁統治時期,於1970年下令禁止在小學教導漢字,實行所謂全面實施韓文教育的政策,僅允許在初中、高中教授900個基礎漢字。為了顯示其『去漢字化』決心,他以雷厲風行方式廢除漢字,連歷史建築懸掛的牌匾也被他取下來改寫成『標準』韓文,全都成了『不倫不類』的非歷史文物。   1980年以來,韓國加速『去漢字化』,一是民族自卑感的反動;二是過去中國沒落帶來的反應;三則是電腦普及,語言書寫一窩蜂倒向拼音主義。但中國的重新崛起,東亞的復興在望,特別是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使韓國有識之士預感到即將被孤立、不知何去何從的文化危機感。韓國的『去漢字化』問題遂再度成為舉國重新檢討的國家課題之一。   [b]亡羊補牢之策[/b]   韓國工商界人士最感憂慮,一、韓國超過40%的商品輸出對象是漢字文化圈,70%外國遊客亦來自漢字文化圈;二、眼看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韓國的優勢在流失;三、韓國年輕人連國內對方名片的姓名都看不懂,更不用說跟漢字文化圈的同行打交道,談生意了。   韓國五大經濟團體在2003年決定,建議屬下19萬家公司,從2004年起招聘職員時進行漢字資格檢定考試,只錄取能認識1817個漢字、書寫1000個漢字的新職員。   專家認為,韓文教育與漢字教育並無根本的衝突,因為51萬個韓文單詞中,70%原本是漢字詞,學會漢字就能更精準掌握韓文。相反,缺乏對漢字的準確理解,反而無法完全掌握韓國自己的民族語言,看歷史典籍更會如同看天書。20名前總理顯然在後悔在執政期間未曾重視民族文化問題,結果才有今天的尷尬局面。不過,能亡羊補牢也不失為一個積極舉措。 [b]連結[/b] [url=http://www.guoxue.co/mode.php?m=o&q=diary&did=22&u=70]09年韓國20位歷任總理聯名上書李明博 敦促漢字教育[/url]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