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陳大綱新鮮出爐 重點展示『安逸』生活
10月17日,記者從成都市文化局獲悉,成都博物館新館於日前正式封頂。與此同時,成都博物館新館的展陳大綱【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也已獲得成都市政府批准。該館將於明年下半年建成、完成陳列並正式對外開放。 在新鮮出爐的展陳大綱中,記者發現,展現成都人『閒散』、『安逸』的成都『民俗生活』專題將成為整個展館的主角。 14000噸鋼鐵構築『文化地標』 修建已歷時近3年的成都博物館新館矗立在天府廣場西側。據施工現場負責人周祥林介紹,這座通體呈現深灰色的建築總用鋼量約14000噸,是北京『鳥巢』總用鋼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從遠處看,灰撲撲的博物館和設計圖上的『金鑲玉』外觀還相距甚遠。下一步,施工方將給博物館 『穿衣戴帽』。屆時,博物館面向天府廣場一面,金屬外殼大部分採用紅銅色的中空銅板,下部則採用玻璃幕牆,『金鑲玉』會美麗呈現。 據成都市文化局局長朱樹喜介紹,建成後的博物館地上5層、地下3層,將包含展示廳、多功能廳、文物保護及學術交流中心、文物庫房等,而30多部電梯也將構建起立體、便捷的遊客輸送網絡,並與天府廣場的地鐵中心站相連。『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天府廣場旁又一座文化地標。』 成都民俗將成展示重點 建成後的成都博物館,將展示什麼內容? 在剛剛獲批的成都博物館新館展陳大綱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中,記者發現,整個展覽將分為5個板塊展開。開篇為『遠古自然』專題,介紹成都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古代歷史』專題,將通過曆年來成都地區出土文物的陳列,勾勒自遠古至清代成都的城市文明進程;『近世風雲』專題,將以歷史檔案為主,重筆渲染本地波瀾壯闊的近現代歷史;『城市變遷』專題,將側重展示從古到今成都城市格局的發展與變遷;『民俗生活』專題,將從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民俗文化入手,展現老成都人的生活風貌。 據成都博物院副院長李明斌介紹,整個展覽,『民俗生活』專題是『壓軸戲』,該展廳的展覽將採用文物與場景相結合的方式,將觀眾帶回最熱鬧最質樸的市民生活之中,探尋成都人『閒適』、『安逸』的生活特色。 [延伸閱讀] 成都博物館的『前身今世』 成都博物館是由1974年初建立的成都市文物管理處發展而來的,2004年併入新組建的成都博物院,是成都市唯一的國有大型綜合類博物館。2009年12月,成都博物館新館在天府廣場西側破土動工。新館投資近8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成都市投資最大的單個文化建設項目。其外形為獨特的幾何立面造型,簡潔大方,外觀由銅材質的三角形組合而成,最為特別的是自下而上的『金鑲玉』幕牆,實現了古今藝術的完美結合。 成都博物館新館預計於2013年下半年開館,這個成都市中心的文化地標,總建築面積達64945.87平方米,地上5層,地下3層,東西長60米、南北長210米,建築高度46米,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 (張良娟) 來源:四川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