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誰說歷史就是成王敗寇 中國史志文化的道德擔當(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10-9 16:29|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2125| 評論: 0|來自: 中國網文化中國

摘要: 『成王敗寇』論,是對我中華史志文化的污辱與顛覆,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所不能夠容忍的! 在民族歷史文化遺產中,史、志圖書是其極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在歷經五千年漫長的物換星移,風雨蒼桑,人為地焚燒歷史典 ...

『成王敗寇』論,是對我中華史志文化的污辱與顛覆,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所不能夠容忍的!

在民族歷史文化遺產中,史、志圖書是其極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在歷經五千年漫長的物換星移,風雨蒼桑,人為地焚燒歷史典籍,以及歷代戰爭的洗劫後,還仍然能夠保存下來很豐富的史料,能夠有五千年較有系統、較為全面的文字記載,這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罕見現象,這是中華文化的歷史之根。我們黨現在要繼承和弘揚的中華文化,基本上就是由史書、志書記載和傳承下來的,攻擊自己的民族歷史記載,無異於毀壞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根。

史書之作,並不是始自春秋,而是遠在黃帝之時就已開始,並且定之為一項制度。述史的目的,就是要將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都忠實地記錄下來,傳向後世,以為後世治國者從前人的經驗、教訓、歷史變化、自然變化之中,吸取借鑑,總結規律性的問題,以便將治國諸事做得更好。從而,達到一個『以究天地之際,通古今之變』,明得失,知興衰,辨是非,定猶豫,以便更好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造福百姓,福澤於子孫,有益於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這當中集中體現的,正是以歷史、唯物、辨證、求實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理論為指導,忠實述史,以便很好地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總體哲學觀點。

正因為如此,歷史的記載,原本就不是為甚麼人歌功頌德,而要求的是秉筆直書,如實記錄,於歷史事實之中求其是。因此,史書之撰,要求不僅是從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廣泛性歷史記載,更要求述史者要不畏權,不懼勢,不為親者諱,不加仇者罪,而是可以『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記功臣,贊賢良,辨是非,一切都做到持中以觀,依實而記。對於那種殺父弒君、敗壞人倫、禍國殃民、蠅營狗苟者的醜惡行徑,要給予毫不留情的徹底揭露。所以,黃帝任命了史官倉頡造字述史,而鬼神哭;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不然,述史而虛美曲筆,通篇唱讚歌,便是毫無意義的空文。

公正持中以述歷史的起源之早,在古文字之造上有着明確無誤的表意反映:『史』字之造,便是以『手』持『中』而為其字。今所見到的甲骨文,都是如此。如:①、②、③,至於④,則更像執中而書寫的表義。故許慎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屬皆從史,事職也。』這是很正確的解釋。因為,中即正,與公、平、中庸、執中不偏的涵義一樣。

中國歷史上的史官所置,述史記事之早,在古代典籍中有着大量的記載。【論衡】言:『倉頡……為黃帝史』;【呂氏春秋】說:『夏太史令終古,見夏桀惑亂,載其圖法而泣……商太史高勢,見紂之迷亂,載其圖法出』;【周禮・春官下】曰:『太史掌建國之六典』。古代史官又有左史、右史的不同分職。如【玉藻】所言:『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這就是為什麼在記載春秋史事的典籍中,【左傳】重記行動,【國語】重記言論的歷史緣由。

正因為古代述史存在着嚴格制度,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不虛美,不隱惡,秉筆直書,所以,在中國才有當官者做好事,欲『青史留名』而不願做壞事,害怕『遺臭萬年』的國風。

宋代的司馬光,將宋以前歷代重要史事,集錄為一部書,書名就叫【資治通鑑】,若變成現在的白話,就是說:這是供治理國家者通用的一面鏡子。


來源:中國網文化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