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原來是褒義詞
在今天的語義中,『風騷』是一個貶義詞,而且通常都用於女人,形容女人舉止放蕩輕佻。但是在古代,至遲在明清之前,『風騷』一直都是褒義詞。 最早的時候,『風』和『騷』其實是兩部文學作品的簡稱:『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國風】共分十五部,分別是周代各個地區民間歌謠的匯集,『風』即是歌謠之意;『騷』是指屈原的【離騷】,【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後世就用來指代屈原的全部作品,『騷』是憂愁的意思。【國風】是中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離騷】是浪漫主義傳統的源頭,後人於是就用『風騷』來借指詩歌和文學,比如高適:『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即秋日的情懷和興會激發了詩人寫出詩文。 在漫長的語言流變中,到了明清時期,『風騷』一詞漸漸引申出風光、光彩,進而又引申出風流放蕩,再引申出舉止輕佻的意思。這是因爲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明清時期的市井社會已經成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就日益增長。加上印刷術的普及,大量的通俗話本小說開始湧現出來。同時,市井社會的粗口俚語和不健康的觀念也開始影響文學作品。具體到『風騷』一詞,『風』的語義中形容男女情愛的一重語義,『騷』的語義中形容賣弄風情的一重語義開始在市井社會的俚語中凸顯出來,因此這一時期的通俗小說中大量出現『風騷』的貶義成分。比如收錄在明朝馮夢龍【醒世恆言】中的一篇故事【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寫道:『那老兒雖然風騷,到底老人家,只好虛應故事,怎能勾滿其所欲? 』明朝梁辰魚【浣紗記・見王】中寫道:『我爲人性格風騷,洞房中最怕寂寥。 』都含貶義。 但此時『風騷』的貶義語義還沒有用來專指女性。大約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風東漸,女人的主體意識慢慢覺醒,『風騷』一詞才開始多用於女性。茅盾在小說【動搖】中如此寫道:『金鳳姐已經走到跟前,依舊臉上搽著雪白的鉛粉,嘴唇塗得猩紅,依舊乜著眼,扭著腰,十分風騷。』可見這時已經用『風騷』來專門形容女性放蕩輕佻的舉止了。 『上當』原來是上當鋪 『上當』是指中了別人的奸計而受騙吃虧,盡人皆知,但是爲什麼把受騙吃虧叫作『上當』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關於『上當』一詞的權威解釋來自清朝學者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一書。在『自上當』的條目中,徐珂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江蘇清河有個非常富有的王氏家族,他們最大的生意是在城裡開當鋪,經過幾代人的經營,當鋪的規模越來越大,王氏家族也越來越富有。子孫繁衍,家族中很多人都靠當鋪吃飯,源源不斷地把巨資投進了當鋪中,成爲當鋪的股東。但是王氏家族中的人都不擅長或者不耐煩具體的經營事宜,他們歷來的做法是公選一個職業經理人代替家族來打理當鋪的具體營業。到了光緒年間,家族公選的職業經理人叫王錫祺。王錫祺是一位歷史地理學家和藏書家,字壽萱,自號書樓爲『小方壺齋』,輯刊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行世,至今對考證古地理還很有參考價值。 王錫祺乃是一位學者,精力都集中在了刻書、藏書上,哪裡還能在當鋪的經營上動腦子呢。王氏家族的人認爲王錫祺主持當鋪多年,一定收益良多,才有更多的金錢用在刻書、藏書的事情上,就很嫉妒他。這些股東們想了一個餿主意,將自己家裡有用沒用的東西都拿到當鋪里去典當,預先估算的價格一定高於實際價值。當鋪的夥計們一看股東們親自來典當,哪裡敢駁回股東們自己定的高價呢,只好按照股東自定的高價如數給付。一來二去,當鋪的資本漸漸就被抽空,王錫祺沒辦法,只好靠借貸維持當鋪的運營。時間長了,當鋪終於宣告破產。 清河的人爲此編了一句順口溜:『清河王,自上當。 』諷刺王氏家族自己上當鋪典當,最終導致破產。從此之後,民間就把受騙吃虧稱爲『上當』,殊不知最早的『上當』是『自上當』。 『小鳥依人』最早竟然形容男人 『小鳥依人』今天專用於那些嬌小可愛的女孩子,把她們跟在男朋友身邊的樣子喚作 『小鳥依人』。不過,這個俗語最早卻是用在男人身上的。 【說文解字】:『雀,依人小鳥也。』這是『小鳥依人』一語的最早出處。麻雀之所以『依人』,當然是因爲凡人所居之處都能找到吃的,因此麻雀還有一個別稱叫『嘉賓』,形容它們棲宿在人家裡,狀若賓客。 『小鳥依人』第一次用在人身上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長孫無忌閒聊,唐太宗品評當朝人物,評論到褚遂良時,李世民說:『褚遂良鯁亮,有學術,竭誠親於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 褚遂良是著名書法家,因被封爲河南郡公,書法界世稱『褚河南』。 【唐人書評】如此評價褚遂良的字:『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褚遂良是李世民的書法老師,李世民只要搜羅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必定要請褚遂良辨別真假。有一次,李世民又請褚遂良辨別,褚遂良仔細觀察後告訴李世民,這卷墨寶是模仿王羲之的贗品。李世民好奇地問他是怎麼看出來的,褚遂良便把這卷書法作品拿起來,對著陽光指點道:『陛下您看,「小」這個字的點和「波」這個字的捺,有一層比外層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書法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敗筆呢!』李世民仔細一看,果然如此,對褚遂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一對書法上的師生朝夕相處,褚遂良當然要像小鳥一樣依在皇帝身邊,儘管褚遂良還比李世民大上兩歲,這就是等級製造成的視覺效果。今天的女孩子都想找身材高大的男朋友,因此『小鳥依人』不再是等級製造的視覺效果,而變成了性別和身高製造的視覺效果了。 『杜撰』原來是姓杜的在撰寫 有人開玩笑,說老師提問:『杜撰是什麼意思?』同學回答:『就是姓杜的撰寫的。』各種詞典中對『杜撰』的解釋則是:沒有根據地編造、虛構。但是 『杜撰』這個詞的詞源卻真的來自一位姓杜的人。 杜默,北宋詩人,字師雄,和石延年、歐陽修並稱『三豪』。石延年豪於詩,歐陽修豪於文,杜默豪於歌。他有一首送給歐陽修的詩,寫道:『一片靈台掛明月,萬丈詞焰飛長虹。乞取一杓鳳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龍。 』堪稱豪氣沖天。可是有人卻說此詩後兩句重複了一個『取』字,杜默則聲稱不能死守格律,詩貴在意境,不能以詞害意。 南宋王楸【野客叢書】列有『杜撰』的條目,其中寫道:『杜默爲詩,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爲「杜撰」。 』大概因爲杜默爲詩過於豪放,不注重格律的緣故,才有這樣的譏諷之辭。 不過也有不同的說法,最流行的說法是 『杜撰』這個詞起於唐末道士杜光庭。杜光庭喜好詩文,而且經常用神異故事來闡釋道教,因此『道家經懺俱杜光庭所撰,多設虛誕,故云杜撰』。 不管是杜默還是杜光庭,『杜撰』一詞都與姓杜的人有關,至於胡編亂造的意思,是漸漸引申而來的。 (摘自【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來源: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