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曲阜9月28日電 (記者 孔凡元)來自海內外的東方文化崇拜者及孔子的後裔,28日上午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廟大成殿前隆重舉行儀式,紀念孔子誕辰2563周年。
上午9時許,曲阜明故城孔廟杏壇之上、大成殿前……樂舞翩翩、琴瑟齊鳴,鐘鼓饌玉盡顯赤誠。 在通向孔廟的神道路、明故城牆兩側、孔廟演繹區布置了杏黃色的燈籠、深紅色的地毯,讓人深感古樸、莊嚴、肅穆。參祭人員統一佩戴綬帶,兩梢端分別印有孔子頭像和祭孔專用徽標。徽標圖案以象徵孔子的鳳鳥為標誌符號,以中國青銅文化元素為底蘊。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公祭儀式從曲阜明故城南門眾人齊聲誦讀【論語】開始。古樹與松柏間,祭孔隊伍井然有序,淡淡樂聲伴隨着誦讀之音穿透時空。 曲阜明故城南門外的神道上,不時傳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孔子名言頌唱聲,踏着歌者的虔誠,祭祀人員緩步來到萬仞宮牆下。揭開了由鮮花做成的醒目大字:『文化聖地、共有家園』,這是201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主題之所在。 公祭現場中軸線兩側,直桶狀『古燈』一字排開。由萬朵黃色鮮花組成的『和』字置於公祭大典中心位置,格外醒目。 鐘鼓聲歇,身披黃色綬帶的朝聖者們莊嚴步入屬於先哲的歷史時空,在杏壇與大成殿間緩緩止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孔子教育獎、孔子文化獎獲獎代表、地方官員及企業代表等朝聖者分別向先師孔子敬獻花籃。 『天地設立,人在其中。天行剛健,地道寬弘。』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孫偉宣讀了壬辰年祭孔大典祭文。此祭文為台灣著名學者、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孔子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的學生董金裕歷時一個月時間撰寫而成,『循序而進、仁道思想』的儒學精髓貫穿於整個祭文之中。400字的祭文洋洋灑灑,祭文的每一節都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潑墨山水,層層展開。 董金裕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自己從事孔子儒學研究近40載,從1989年開始,已先後10多次造訪曲阜「三孔」,尤其是近幾年,每隔一兩年都會來這裡專門祭奠,但現場參加孔子公祭大典還是首次。』 在【天下大同】樂舞聲中,壬辰年公祭孔子大典禮畢。來自韓國、美國、香港、台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餘名朝聖者參加了公祭大典。 公祭儀式結束後,還舉行了孔子後裔家祭儀式。1984年始,孔子後裔恢復了春秋釋奠活動,即在清明節和孔子誕辰日分別祭祀。(完) 來源:中新社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