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子文化獎得主:年輕人不懂傳統要怪應試教育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9-29 01:34|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805| 評論: 0|來自: 山東商報

摘要: 9月27日,2012年度孔子文化獎頒獎典禮在曲阜孔子研究院舉行。大獎宣佈前,主持人宣讀頒獎辭時如此形容獲獎者牟鍾鑒:『中國文化的守望者、探新者。』而當接受記者專訪時,牟鍾鑒同樣自我形容道,『我不是保守的,是 ...
9月27日,2012年度孔子文化獎頒獎典禮在曲阜孔子研究院舉行。大獎宣佈前,主持人宣讀頒獎辭時如此形容獲獎者牟鍾鑒:『中國文化的守望者、探新者。』而當接受記者專訪時,牟鍾鑒同樣自我形容道,『我不是保守的,是開放的。』昨天下午,2012年度孔子文化大獎獲得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鍾鑒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談到獲獎,這位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幾十年的古稀學者告訴記者,『這不是我個人的獲獎,這個獎是在鼓勵一種事業。』 
  『現在精神孔子正在週遊世界』
  山東商報:首先恭喜您獲得孔子文化大獎,能不能請您談談獲得這個獎對於您和您的研究來說它的意義是什麼?我可不可以這樣形容,它如同諾貝爾獎、奧運會的金牌、或者奧斯卡小金人?
  牟鍾鑒:這個獎不是對於個人的,它更像是鼓勵和肯定一種事業。
  中國現在正處於轉型期,振奮民族精神無論對於兩個文明建設還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都有重要作用。正因為我們現在處在文化自覺、自信時期,所以很多學者開始反思,並致力於復興我們的優秀文化,取其精華和當代精神結合起來,這個獎就增加了我們弘揚傳統文化的信心,我想這個獎的作用在這裏。
  山東商報:您是山東人,多次參加世界儒學大會,今天又獲得大獎,不知道怎麼評價世界儒學大會?牟鍾鑒:影響越來越大,如果用一個流行詞彙就是它已經做成了一個品牌,一個平台。
  如今很多地方都在辦儒學大會,但是在孔子的家鄉曲阜辦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的優勢,來這裏的人們會感覺離孔子很近。將來我們也要把它辦成文化上的『博鰲』,當然這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山東商報:您有什麼建議嗎?
  牟鍾鑒:有一個建議,多鼓勵外國人來參加大會。孔子走向世界了,現在是孔子的第二次週遊世界,第一次他周遊列國,第二次是精神孔子在週遊世界,這個世界需要孔子和儒家文化。
  『不要怪罪年輕人,原因在於應試教育』
  山東商報:這次我聽了很多外國專家講述本國的儒家文化,其實有一個相悖的問題,現在漢學在國外非常熱,但是我們國內卻在淡忘,不知道您怎麼看?
  牟鍾鑒:世界漢學熱,是因為學習漢語的結果,因為學習漢語必定就要學習傳統文化,自然而然就推動起來了,外國人接觸了我們的經典後,熱情很高。
  山東商報:但是有些中國年輕人卻很難明白傳統文化,甚至說孔子也不過是一個課本上的『名人』而已,年輕人正在遺忘這些傳統經典?
  牟鍾鑒:這個各地情況不一,有些地方好點,有些比較差。但是不要怪罪年輕人,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應試教育。我們應該從小學開始就要接觸經典,不會書寫不要緊可以先背誦,等大了就會慢慢了解,但是現在教育不教給學生,不教育他這些,學生怎麼會知道孔子是哪個人物?
  對於經典學習,中國特別迫切,現在小學、大學教育都在陷入教育誤區,我們的母語水平下降,都在強迫孩子學習外語,國外的都是好的,一心想要出國,中國人都不願做中國人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當代出不來大師的原因,我總說新一代的知識分子要具備雙重標準,一要懂得世界科學知識,二要懂得中華文化。真正的大師是要『中西合璧』的,例如我的老師馮友蘭。
  『事在人為,教育改革就不是理想』
  山東商報:您在大會發言中同樣說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您說您對於教育的建議是重拾傳統國學?
  牟鍾鑒:我們要從小學抓起,學習經典文化。我們說解放生產力很好,但是教育卻被市場化了。我們培養出一批高分低能,沒有創造力的學生,我們一定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例如把課堂放在學校中,無論哪個專業都要讀中華經典,要不就不能畢業。此外,還要培訓國學師資,考察升學率不要只看分數,高考也要變,不要老考一些選擇題、填空題,可以加入國學經典,事在人為,改革不是理想的事情。
  山東商報:您雖然提出了很多建議,甚至是逐條分析,但是我們的現實還是應試教育為主。
  牟鍾鑒:是的,長期的反傳統文化形成的負面觀念還存在。一些教育家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推動起來很難。我不是保守的人,我也很開放的,不應該要的都丟下,但要取其精華,我的名言是『三綱不留,五常不丟,八德要有。』現在我們一點點的恢復,不要僅發展經濟,文化強國同樣重要。
  (朱德蒙)
來源:山東商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