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詞語探源 讓孔子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小康"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9-26 17:21|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2411| 評論: 0|來自: 文化中國

摘要: 【禮記・禮運】載: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 ...

【禮記・禮運】載: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白話解:

當初,孔子參加魯國的蜡祭大典。祭祀結束後,孔子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遊覽,不禁黯然而嘆。孔子的感嘆,大概是在感嘆魯國的現狀吧。言偃(子游)正在他身邊陪伴,於是問道:『老師您為何嘆息?』

孔子說:『大道通行於天下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那幾位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但心嚮往之,故此嘆息。

『大道通行的時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們選舉出有德行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他們彼此信任,和睦相處。所以人們全都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做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做兒女。這樣,老人能安享天年,壯年能貢獻才力,兒童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讓年老無偶者、年幼喪父者、年老無子者和不幸殘疾的人都能得到供養。

『成年男子各盡其才,成年女子各有其夫。人們不忍財物被拋棄在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到自己家裡。人們擔心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但不會用來只為自己謀利。因此,沒有人玩弄陰謀詭計,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罪行等也不會發生,所以連大門都可以不關。這樣的社會,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已經沒落,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產。人們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兒女。財物和人才,都成了私產。諸侯、天子們的權力變成了世襲的,並且名正言順的世代繼承,還修建了城郭溝池作為堅固的防守。

『故此,先人才制定出「禮」作為調節社會關係的綱紀,用來明確君臣關係,使父子淳厚,使兄弟和睦,使夫妻和諧。各種制度得以確立,劃分開田地和住宅。尊重拉攏有勇有謀的人,來為自己建功立業。所以陰謀詭計由此興起,戰爭也由此產生。

『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為三代中的傑出人物。這六位君子,沒有誰敢不謹慎奉行禮制的。他們闡明禮制的內涵,用禮制來考察人們的信用,揭露過錯,樹立文明禮讓的典範,為百姓做出榜樣。如果他們有不遵守禮制的行為,就算有權勢者也要被罷黜,百姓也會把他們看成禍害。這樣的社會,叫做小康。』

前面講大同社會的部分只是個美好的理想,離我們尚且太遠,先不去管它,我們只看最後這段所描述的『小康』。

今天,我們常常以GDP多少美元作為小康標準,但是真正的『小康』實在與GDP無關。孔子所提倡的『禮制』與我們今天提倡的『法制』何其相似?『禮制』,並不是給身居高位者以特權的,而是讓他們來『謹慎奉行』的。他們只是禮制的執行者,而不是禮制的主人;他們根據禮制糾正百姓的行為,但必須以身作則;同時,他們沒有特權,如果有不遵守禮制的行為,那麼就算有權有勢者也要被罷黜,並且會受到老百姓的斥責和疏遠。

這樣的社會,才叫小康!

名正,則言順。我想,這,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作者:雪狼 原題:何為『小康』 本文由國學復興文化論壇供稿 刊載本文只為傳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認同其觀點)


來源:文化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