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重建信仰,使被邊緣化的德性重回人心(3)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8-28 19:36| 發布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818| 評論: 0|來自: 光明網

摘要: 三,重建信仰與重樹德性的任務             要如何挽救信仰被解構、德性被邊緣化、人變成平面化的存在這種文化危機呢?            制度建設當然必不可少,然而信仰、德性與健全的 ...
三,重建信仰與重樹德性的任務  

     
    要如何挽救信仰被解構、德性被邊緣化、人變成平面化的存在這種文化危機呢? 
     
    制度建設當然必不可少,然而信仰、德性與健全的人之間的內在關係指點我們,扭轉人的平面化趨勢的最重要一環是恢復德性的『權威』。而重建信仰是恢復德性不可迴避的重要一環。 
     
    重建信仰並不是要重新提出和建構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信仰形式和宗教,而是要針對人的平面化和德性的邊緣化問題,對在歷史長河中久經大浪淘沙而贏得了世界性宗教信仰和哲學信仰的威名的宗教和哲學進行理性的重建。 
     
    人類經歷了幾千年文明史,凡有生命力的宗教信仰(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上帝信仰)、哲學信仰(如中華民族之天道信仰)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信仰(如佛教之佛陀信仰)形式都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沖刷和錘鍊,它們對提供人類生活終極價值的終極實在,都已經形成了非常圓融周全的解釋,對人類生活也都提供了普世垂直底線倫理和高標倫理的全面的規範。這些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不同的信仰形式,與當今世界上相應的民族文化體系已經高度融洽,並且獲得了世界性的認同,成為世界性信仰。尊重它們的信仰地位,就是尊重多元文化的存在權利。如果用一種新的宗教或哲學信仰形式來統一或取代現存的諸多信仰形式,那顯然是用一元文化取代多元文化,是對這些已有信仰形式的貶抑。即便對那些仍屬民族性、地區性的信仰,也不可以以某種新信仰形式取而代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信仰,是對不同民族作為人類群體的資格的尊重。 
     
    然而信仰需要理性的重建。一方面是因為本文上面講到的信仰被邊緣化是人類文化進步必須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因為,人類精神進步到今天,已經可以立足於普世價值的自覺,對人類信仰進行理性的完善和更有益的詮釋。  
     
    這種信仰重建工作是以普世價值為標尺,在保護珍寶的同時洗刷污垢,在剔除糟粕的同時發揚精華;是對德性的源頭活水的開掘,也是對信仰的清河明湖的疏浚;是信仰者對承載生活終極價值的信仰之光的理性皈依,也是承載生活終極價值的信仰之光對信仰者德性的靈性滋潤。 
     
    重建信仰具體需要做四方面的工作。 
     
    一,理性地總結人類宗教史上不同形式的宗教信仰被濫用、惡用和誤導的教訓。 
     
    信仰是人自覺地意識到自身的終極有限性而要超越之的精神努力。在理想的情況下,宗教是人類達成信仰需要的方便途徑,宗教信仰以直指人心的方式,喚醒人對精神境界向上超越的自覺意識。然而,實際的情況要複雜、曲折的多。伴隨着人類精神的成長過程,宗教也經歷子一個歷史過程。在宗教發展史中,由於人類精神的不成熟,曾經發生過許多宗教被濫用和惡用的現象。許多罪惡以上帝或神聖的名義發生。歷史上的多次基督教十字軍東征,腐敗的基督教會的神職人員出售贖罪券騙錢謀利,以維護【聖經】教義的名義對科學家的迫害;當代以聖戰的名義進行的恐怖主義戰爭,形形色色提倡性亂、以謊言詐取信徒財物、用『世界末日』恐嚇信徒自殺的反人性的當代邪教,都是對宗教形式的邪惡利用。這使得許多人對宗教持有深刻的誤解,以為宗教是欺騙那些心靈愚昧的人的謊言,而無視正教信仰對人類文化和信仰者向善和向上的精神提升的巨大支持作用。 
     
    正教能被邪用和邪教能煽惑人心,前提之一,是人們不能理性地區分正教與邪教,區分什麼是正教應有的偉大功能和什麼是正教被邪惡地利用才有的功能。 
     
    普世價值提供給我們明確地區分正教與邪教,區分什麼是正教的功能,什麼是正教被錯誤以及邪惡地利用的標準。區分一種宗教是正是邪,區分一種宗教功能是被善用還是被惡用的標準,就是看其是滋養、支持普世價值的還是瓦解、對抗普世價值的。一種宗教形式,如果從其教義和目標上就是對抗普世價值的,那麼一定是邪教;打着正教的幌子,卻以贏利、出名、爭權奪勢或其他功利目的為目標的,一定是在錯誤地和邪惡地利用正教。以普世價值為標準,也可以對一種正教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善惡得失作出明確的區分。 
     
    二,總結偉大的信仰及其支持的德性系統被哲學地解構和錯誤或邪惡的信仰被哲學地建立起來的教訓。 
     
    哲學是達成信仰需要的理性橋梁,也是唯一能論證宗教的理性合法性或非法性的人類學問。 
     
    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信仰為西方主流哲學所唾棄,原因是多重的。其中顯而易見的原因有四。其一是中世紀基督教教會的權力壟斷和思想一律,導致了壓抑人的自由本質的專制和教會腐敗,使得爭脫基督教教會的束縛,成了人性解放、科學進步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很容易將教會之過歸之於信仰之過。二是,近代發展起來的經驗科學方法在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和推動工業文明的崛起中的巨大成功,使得工具理性由人掌握的工具漸漸變成了統治人的理性的工具。崇尚科學反對教條化的思想權威原本代表着人類精神的進步,然而發展到了用科學主義否定宗教、取代宗教的極端。三是,人們在生活壓力極大的情況下,在非常無助的時候,對於提供精神力量的信仰會感受到迫切的需要,使人較易皈依信仰。而在爭取自由民主平等的歷史任務基本完成,民主憲政制度已經確立的情況下,這個時代的哲學家們與普通大眾都享受着這種制度保證的基本人權和人格尊嚴,同時,卻變得更容易失去垂直維度的精神向上超越的追求,而沉緬於豐富多彩的平面經驗生活。四是,西方主流哲學長期以來受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的支配,習慣性地走着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的Z型路線。 
來源:光明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