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二十四孝走過六百餘年 中國孝文化怎傳承(3)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8-28 18:10|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816| 評論: 0|來自: 濟南日報

摘要: 傳統的孝道要去蕪存菁,以揚棄的態度加以繼承 客觀地說,不管哪一個版本,傳統的『24孝故事』都良莠不齊。以魯迅所批判的『郭巨埋兒』為代表,的確有違反人性的地方。時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古 ...

傳統的孝道要去蕪存菁,以揚棄的態度加以繼承

客觀地說,不管哪一個版本,傳統的『24孝故事』都良莠不齊。以魯迅所批判的『郭巨埋兒』為代表,的確有違反人性的地方。時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古人須做的,我們未必必須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們未必做得到。今天我們讀『24孝故事』,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並非看重這些形式,要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間『孝』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孝』?古人的解釋也很簡單,『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願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後你要守孝三年。

對於傳統孝道,我們要去蕪存菁,加以揚棄。其中的『愚孝』成分與明顯不科學、違反人性的地方固然不應該盲目推崇,但其基本的道德核心卻無疑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

新『24孝』更契合老齡時代,還是背離現代子女的現實?

『教父母學會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支持單身父母再婚』……這些頗具時代特色的新『24孝』標準一面世便引發爭議。是與時俱進的新潮,還是空洞無聊的說教?

支持者認為,這些標準契合老齡時代的中國現狀。新浪網特約評論員傅達林稱,新『24孝』不是愚忠愚孝的訓教思維,而是觸及了很多現代人容易忽略的內容,在傳承中實現了創新。對於正在步入老齡化時代的中國來說,對於年輕人壓力很大的現實來說,這種提醒非常有必要。與傳統『24孝』相比,新『24孝』有傳承更有創新,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突出對老人的心理關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行為指向性,有助於喚醒民間風尚。

反對者則認為這些標準背離了現代子女的現實。媒體評論員鄧海建表示,在房子、教育、醫療的高壓大道上,新『24孝』的要求無疑奢侈而殘酷。無償加班的勞資關係、層層設卡的高速公路、僵化刻板的戶籍制度,令年輕人想實現新『24孝』標準中的大多數條款,基本上是『難於上青天』。

新版『24孝』也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慚愧』、『檢討』是網友跟帖中出現較多的詞彙。網友『雲淡風輕』說,現在根本沒有大把時間陪在父母身邊,想盡孝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天涯社區的網友『帶刺的玫瑰123』說,真是汗顏啊,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孝順孩子的我也僅僅只做到了12個。而『天使在行動』則表示,標準再多畢竟是死的,有一份孝心,並付諸行動,比什麼都強。

對比形象而樸素的老『24孝』,更凸顯新『24孝』的單薄,以及口號化和形式化的毛病

除了發布新『24孝』標準以外,2012―2013年度,『心繫老年――― 孝心工程』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5個城市,免費發放孝心宣傳冊,宣傳新『24孝』行動標準的內涵、傳唱新『24孝』歌曲和童謠,倡導新『24孝』行動。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崔淑惠介紹,此舉旨在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

這些措施有用嗎?作家肖復興說,『孝』的基礎在道德,是道德派生出來的家庭與社會的倫理之花。如今,由於諸多原因導致的社會道德滑坡的嚴重程度,令人扼腕。如果僅僅靠新『24孝』這樣類似口號式樣的號召去扭轉,恐怕有些難度。

他認為,老『24孝』,即使今天有不足甚至過時的部分,但其中的每一『孝』,都是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以人物與故事為載體形成的文化積累。對比形象而樸素的老『24孝』,更凸顯新『24孝』的單薄,以及口號化和形式化的毛病。這不僅顯示出有些部門以創新為藉口而對傳統孝文化理解的偏頗,甚至缺乏足夠的尊重,更凸顯有些部門面對這樣牽涉千家萬戶的老齡化問題,應對的思路還是有些簡單。

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說,政府發布指導民眾私人事務的標準是否合適暫且不論,不斷要求成年人更好地照顧父母一事表明,在一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裡,由於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水平仍然很低,的確需要得到更多的關照。

『中南民族大學學生會』發布微博稱,新『24孝』出台,不是硬性要求,你也可以反駁孝敬不能量化,但卻可以提醒我們,父母正在慢慢變老,我們卻依舊回報得太少。

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是不相同的,每一個兒女對父母的盡孝方式也不一定是相同的,行動標準也恐怕覆蓋不了盡孝的所有行動,農村和城市的差別也十分巨大。『這個標準在城市裡推行或許不錯,但如果放到農村,起碼有一半都不太現實。』網友『杭州論壇』表示,自己父母還在農村老家,『對這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子女及時給生活費,定時帶他們做體檢,陪他們聊天才是比較實際的盡孝辦法。』

儘管現實中的情況千差萬別,但卻不必據此看輕新『24孝』行動標準。對更多人來說,新『24孝』標準不是標準而是鏡子,不是教條而是提醒,不是訓教是而倡導。我們無妨換一種心態和眼光看待,把其當作盡孝的建議,對照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孝順,更關心、關注父母的生活與精神狀態,這或許才是發布新版『24孝』行動標準的真正意義所在。


來源:濟南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