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可以沒有GDP,但不能沒有文化。格爾木作爲一個只有50餘年建政歷史,在一片戈壁荒漠建設起來的年輕城市,建成底蘊深厚的『文化格爾木』景觀,引人注目。增強文化競爭力,格爾木還將大有作爲。本期【文化強市百城行】專欄走進青海省格爾木市。 ――欄目主持人楊亮 多元鄉土文化別樣精彩 一聲汽笛的長鳴,將格爾木這個位於柴達木盆地西南邊緣的中國鹽湖城定格在了鋼鐵天路――青藏鐵路最核心的起點上。在崑崙神山蒼茫的懷抱里昂首挺立的西部重鎮格爾木,環擁察爾汗鹽湖,北守河西走廊,東依青海大湖,西固絲綢之路,是西部重地。考古發現,格爾木是開創古代文明之地。 『格爾木』是蒙古語譯音,意爲『河流密集的地方』。總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格爾木市的鄉土文化主要以蒙古族和藏族文化爲主。自上世紀50年代後,隨著柴達木資源開發,駐地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高度移民城市的特徵。漢族的各種節慶活動,蒙古族『那達慕』盛會,藏族賽馬、藏曆新年、回族開齋節……每年,格爾木各族群眾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慶祝本民族的節日,在這樣一個高度移民的城市裡,格爾木的城市文化隨之呈現出多元化特徵。 特色文化享譽世界 北京奧運會獎牌採用金鑲玉,這一構思將中國玉文化與現代體育精神做了完美的結合。作爲奧運獎牌用玉的崑崙玉出自青藏高原上最爲耀眼的新型工業城市格爾木,這裡同樣也是『福娃迎迎』的故鄉。格爾木素有『中國鹽湖城』美譽,這裡有中國最大的鹽湖和鹽化工產業基地,格爾木人『立下愚公志,開拓柴達木』,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寫下了諸多中國第一: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國產鉀肥、進藏輸油管道……建立了有著鮮明特點的格爾木文化定位。 文化,是一座城市鮮活的個性和標誌,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多年來,格爾木始終著眼於培育地域特色文化,重視崑崙文化發掘研究。作爲一座只有50餘年建政歷史,格爾木在一片戈壁荒漠中建設起來的年輕城市,同時,也是崑崙文化的核心區域,擁有打造崑崙文化先天的區位特色優勢、自然地理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 近幾年,格爾木市積極舉辦了2010中國(青海)世界山地紀錄片節、聖殿般的雪山――崑崙山交響音樂會、『玉珠峰登山節』等一系列國際性盛會,進一步發揮了格爾木的地域和文化優勢,通過創意文化平台,擴大對外宣傳青海、格爾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爲青海、格爾木的對外開放、文化交流和旅遊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外部輿論環境。與此同時,格爾木把崑崙文化作爲培育城市文化的主體,舉辦了多屆崑崙文化藝術節、崑崙文化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開闢了以崑崙文化爲主題的一批旅遊景點和旅遊線路,著手規劃實施崑崙神話園、中國崑崙玉交易城等一批重點崑崙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加大崑崙文化藝術精品創作力度,籌劃編排【崑崙山的傳說】、【崑崙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話史詩劇和音樂劇,對提升崑崙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樹立格爾木獨有的城市文化形象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崑崙文化在格爾木已經有著較爲普遍的文化認同和良好的群眾基礎,已成爲格爾木這座年輕而富有朝氣活力城市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一張亮麗多彩的名片,以高端文化、優質文化、健康文化提升廣大市民精神文化內涵的初衷得到較好實現。 來源:光明日報 |
歲次乙巳辛巳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四日(小滿) 2025/5/21/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