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從科學、經濟、人文、道德多重價值區分的觀點入手,演繹出現代性的基本特徵乃是多重價值的制度化,而事實的結局常導致後兩者的失落。為此他嚴肅地告誡世人:『不應把人當工具,而要把人當目的』。
出於此因,經濟學不可單純理解為發展學、效率學,而當與文化學、社會學、哲學聯姻,演繹為『文化經濟學』,就成為一個大系統,一門大科學,而對社會經濟發揮正確的指引作用。 關於經濟與人文的關係已被世界各發達國家關注。創建於1875年的日本一橋大學之所以成為聞名於世的頂尖經濟大學,就是在商學,經濟學部之外,還設立社會學、文化學、法學等多個學部、學科。倫敦經濟學院(LSE)之所以能確立世界學府的翹楚地位,因為它在學科建設方面將經濟研究與文化、社會、政治諸研究交叉結合得最好。 一個城市的發展要有精神支撐,要塑造城市精神,使其體現民族精神、具有時代特徵、融匯先進文化。這裏說的是城市經濟發展,也在說明總體經濟發展的應循規律。 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推動者。當政府已經聚精會神地注意到經濟中民族精神與文化的作用,注意到經濟發展中『人』的意義與分量,中國經濟的新一度起飛將是安全的、迅捷的與好運長久的。 來源:國學文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