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依然稀薄 “自顾不暇”莫非 是一个托词?
从封建社会传承而来的孝文化,有其糟粕性,但更多的是值得弘扬的价值成分。而现今,值得警惕的状况在于,孝观念变得日趋淡化。 新华社近日发文称,频繁见诸报端的诸如遗弃父母事件、老年人故意犯罪求“入狱养老”等事件,凸显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其间,夹杂着人们对孝观念的淡漠。 就在今年3月,一段“90后”少年殴打七旬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少年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嘴脏话并拳脚相加,令人义愤填膺。 可怕的是,此事不是个例。去年3月底,因“要钱不给”,发生在浦东机场的赴日留学生刺母案,一度震惊社会。 同时,一些空巢老人遭受的儿女不闻不问“冷暴力”,也不可忽视。2010年,竟曾发生过“北京张辛庄村八旬老太在家活活饿死”的惨痛事件。不少媒体指出,出现这样的问题,主因就在于“孝道缺失”。 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孩子长大,子女竟如此报恩,引起全社会的反思。 年初,台湾61岁孝子抱母求医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照片中,那名中年孝子用花布围巾把年迈妈妈背在胸前,耐心呵护。这一幕,让不少网友大呼感动之余,也莫名产生一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的来由,怕是事出有因。 去年底,《中国青年报》 曾对1581人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向父母尽孝方面,86.3%的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仅13.7%的人觉得“足够了”。 诚然,孝观念淡化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如年轻人“自顾不暇”,面临越来越多生存压力等等。但在“力所能及”四个字面前,不少人还得扪心自问,是否问心无愧。 正如有观点说的,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更是到了重拾“尊老”文化的时候了。不思改,终将累及所有人――毕竟,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来源:山东商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