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約見政府部門負責人 人大代表連發五問 廣州美術館、博物館選址為何變來變去?花了大錢建出來的文化設施如何避免養在深閨人不識的窘境?文化建設如何避免淺嘗輒止?……在昨日與政府及其部門負責人的約見座談會上,人大代表連番『發難』,直擊要害。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推進,人大常委會約見、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約見、代表聯名約見這種工作形式,將與專題詢問等工作形式越來越成為人大監督工作的常規手段。 1 問 美術館博物館選址為何『變臉』?人大代表:規劃調整應作出公開解釋 『廣州美術館、博物館選址從白雲區改到新中軸線,這種規劃調整的問題還是挺突出的。能否對調整的規劃作出公開的解釋?文化設施建設規劃時,如何確保規劃的科學合理?』廣州市人大代表徐若清質疑道。 陸志強解釋說,廣州畫院新址項目原先規劃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但是市領導考慮到廣州大學城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心已經留有6000多平方米給廣州畫院,已經較為合適,而當代美術館作為城市名片,要代表一個城市的水平,因此需要對規劃進行調整。 他說,廣州博物館的規劃建設,此前進行了三輪國際設計競賽,但是沒有拿出一個滿意的方案,主要原因是地塊形狀本身是長條形的,很難舒展,而且相對而言,原來的選址交通不是很方便,『如果花了很大一筆錢建出來不盡如人意,還不如緩一緩』。 『能否把市政府搬出來,原址用來建博物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陳創生給選址提了個『大手筆』,把在座的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門負責人都逗樂了。 『之前就有人提這個意見,但是涉及的方面比較多。』王東說。 2 問 文化建設如何避免淺嘗輒止?人大代表:廣州不差錢,差的是觀念意識 面對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廣州市人大代表梁鳳蓮連提三個問題: 『廣州的文化建設怎麼樣才能做到純粹?廣州文化的布局、建設相對「小氣」,經過亞運後有較大改善。海心沙亞運後如何使用,社會多方討論,而從最近報道的信息看,還是有賓館、藝術設計等功能,我們花了這麼大力氣做鋪墊,如何做到純粹?』 『文化規劃如何做到持久?比如陳家祠有了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怎樣做到規劃不漂移、目標不漂移。』 『文化建設怎麼樣才能深入?不深入就會淺嘗輒止,不湯不水、不倫不類。』 聽到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給出的回應,梁鳳蓮直言不諱:『感謝政府的誠意,但是我不滿意的是聽到的這些話似曾相識。廣州不差錢,差的就是觀念意識。』 『我們真的希望廣州有文化。去年前年建陳家祠,今年建大小馬站,明年建海事博物館,所有的東西還是碎片化了。廣州還是不能形成文化名城的氣勢。』梁鳳蓮認為,廣州要梳理清晰的文化建設脈絡。 『你的希望和我是一樣的,也是我想說的,就是整體規劃、形成合力、按步來走。』王東說,廣州提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時也有頗多爭議,但也足以證明廣州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決心。『目前的難處在哪裡,這個事情想干,又要少花錢,又要干成,而文化的東西又沒有具體的標準』。 3問 重點文化項目如何不『空置』?人大代表:花了那麼多錢要見到效果 『這些重點文化項目投入這麼多,下一步要考慮怎麼利用好。』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外事民族宗教工委副主任楊保林粗略統計,廣州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點項目投入開工資金達10億餘元,立項擬投入資金高達50億―60億元。 『投入要有產出,花了這麼多錢,要見到效果啊。如何利用好這些文化設施為廣州服務?』楊保林擔憂。 陸志強回答說,去年廣州市的GDP中,文化產業創造的增加值高達500多億元,『在這個城市已經是支柱產業』,不過其中動漫、網遊等產生的經濟貢獻比較大。他也表示,文化項目不能光是建設,保護好還有個利用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大小馬站書院復建模式在是否引入社會資金上數次變更,最近才最終確定為仍然不引入社會資金,由市區兩級政府出資復建。 『文化與市場不是斷然分開的,』王東說,『主要是看結合得好不好。』他舉例說,澳門的歷史文化保護和市場就結合得很好,『不能是政府建了大量文化設施,養了一大批人,但是這些文化設施卻沒人去看。』他提出,關鍵是建設的水平要高,文化和市場結合得要好。 4 問 投資總額為何一夜『膨脹』?人大代表:變動這麼大,老百姓都會有疑問 有人大代表『盯上』了這些重點文化項目建設的預算執行情況。資料顯示,南越國史研究及保護中心2005年已批准立項為1403萬元,現在調整投資總額為3998.45萬元。 『為何調整如此之大,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怎麼樣做的?項目預算執行情況怎麼樣?問責應該如何落實,才能保證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該代表連珠炮般發問。 王東回應稱,該項目此前立項囊括的內容較少,現在看光靠此前立項的建設內容效果不好,『還不如再投入多一些,把內容擴大』,實際上是整個項目的改變。 陸志強說,目前,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點項目均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如有調整也是幾百萬元左右,沒有出現一再追加的情況。 『我們可行性的研究要眼光長遠一點。變動這麼大,老百姓都會有疑問。』有人大代表表示。 5 問 項目進展為何滯後?人大代表:10餘項目拖了兩年仍未立項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力在講話中指出,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大小馬站書院群復建保護與利用工程等具體項目建設的進展並不盡如人意,有些項目進展還只停留在各部門的規劃層面上,有些項目的前期論證選址、立項和資金落實等方面還比較滯後。 徐若清也提出疑問: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點項目仍有10多個尚未立項,而大部分項目要求在2015年完成,現在過了兩年,如何兌現承諾。 『花在論證的時間給代表的感覺很長,但是一旦立項,項目資金到位,建設周期不會很長。』陸志強說。 王東說,像博物館、美術館這樣的項目是代表一個城市形象的標誌性建築,慎重研究考察是有必要的。『中國的東西建設得較快,而後悔的也快。建得太快,由於趕工,往往會有很多遺憾,而博物館是不可能再建第二次了。』 來源:南方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