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對待儒家 別把精華異化爲糟粕(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8-21 17:11|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2457| 評論: 0|來自: 中國網文化中國

摘要: 三.孔子的『謙遜』 保守主義作爲一種社會政治分析模式最爲強調的一個主題就是傳統制度、習俗的重要性。保守主義認爲,這些制度和習俗反映了人類社會總體的、自然的選擇,它們以其作爲結果的有效性而自證其身, ...

三.孔子的『謙遜』

保守主義作爲一種社會政治分析模式最爲強調的一個主題就是傳統制度、習俗的重要性。保守主義認爲,這些制度和習俗反映了人類社會總體的、自然的選擇,它們以其作爲結果的有效性而自證其身,這種有效性正是人類社會這一複雜系統中所有相關因素的總體效應所產生的綜合結果。這個系統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人類認知能力所能達到的程度,因而有效的社會制度不可能由人類理性地加以設計,而只能是作爲人類有意識行爲的『未曾預料的後果』,並以其有效性而爲社會所接受。基於這種『認識論的謙遜』,保守主義強調對於傳統制度、風俗習慣的承繼。

政治的基本目標就是維護有效的社會秩序,它固然有利於統治階級的利益,但不可否認,它同時也是社會所有成員的基本福祉之所在。一種既存的社會秩序即便再不合理,但喪失秩序將給其成員造成更大的不幸。處於東周春秋之際的孔子面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陪臣執國命』的混亂局勢,力圖維護殘存的禮法秩序以避免更大規模的社會動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孔子並不打算創製任何新的政治體系,而是簡單地呼籲『克己復禮』。這其中他至少能夠確定的是,周公禮治確實曾經造就了有效的社會秩序,而後世諸侯破壞禮法的後果更是反證了周禮的可貴。對於三代『巍巍乎』的讚頌表露了孔子對於傳統制度、習俗的高度敬重。

結合 『子不語怪、力、亂、神』以及對於『天命』本體論懸置所表現出來的高度理性自覺,孔子『復禮』而非『作』而自『出』,更是進一步確證了其在認識論方面『一以貫之』的『謙遜』。這種『謙遜』決非對於自身知識程度的自謙,而是對於人類天命的認知能力之有限性的深刻洞察。對於人類天性的不完美,孔子有著清晰的認識,這種不完美性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自利自愛,即德性上的不完美。【曲禮】坦言『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論語】更是將『知恥』作爲政治的目標。因此,孔子之『復禮』就完全不是什麼簡單的『復辟』,而是建立在深刻思想基礎之上的偉大政治理性。

百家爭鳴之際,中國先聖們憂心於民眾的苦難,展開了多種多樣的偉大思考,可以說,人類社會所有可能的政治方案都在他們的思想中初現端倪,但最終是儒家禮治以及源於儒家禮治的法家思想獲得了成功,這可以說是保守主義政治理路在人類社會實踐上的首次理論嘗試。


來源:中國網文化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