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真實的孔子(4)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7-7 15:54|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1722|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山東曲阜孔廟裡,相傳孔子手種的檜樹 【論語】開篇值得回味       【論語】首章的意思大體是:如果我的主張被時代或社會所採用,那不就太令人喜悅了嗎?如果在社會上行不通,可是,忽然發現有贊同我的學 ...

山東曲阜孔廟裡,相傳孔子手種的檜樹

【論語】開篇值得回味
 

    【論語】首章的意思大體是:如果我的主張被時代或社會所採用,那不就太令人喜悅了嗎?如果在社會上行不通,可是,忽然發現有贊同我的學說的人,不也很快樂嗎?也發現不了理解自己的人,自己卻堅守認定的思想觀念,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子嗎?
 

  孔子的巨大影響,使人們總是希望了解到『真實的孔子』,但孔子已經去世兩千多年,由於材料的匱乏以及認識上的不同,使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而這些孔子形象也會各不相同。 


    那麼,怎樣才能消弭人們認識之間的差異,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的實際』?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去翻看與孔子相關的歷史資料。 


    【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的孔子傳記』。讀【孔子世家】,司馬遷為我們記錄的孔子生平的最後一個場景讓人過目難忘。臨終前七日的那天早晨,孔子悵然而又逍遙,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對匆匆趕來的弟子子貢說:『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
 

    孔子的話真是意味深長。司馬遷的記載與【孔子家語】一致,這可以說是孔子留下來的最後的話,映照出了孔子人生的基本格調。孔子一直追求用世,希望人們講信修睦,期盼政治理想的實現,他為此不停地思考、探索、宣傳。
 

    就研究孔子而言,【論語】的價值不言而喻。我研究【孔子家語】,發現此書的價值應在【論語】等書之上,認為可以稱為『孔子研究第一書』。有朋友正面相告,認為『第一書』還應當是【論語】。 


    【論語】的影響當然是【孔子家語】無法比擬的,但關於【論語】章句的理解也存在眾多分歧。我們認為,【論語】開篇第一章就十分耐人尋味。
 

    【論語】首篇首章人人耳熟能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傳統上認為這裡所說分別是學習、交友、胸懷方面的問題。可是,這又不免讓人疑惑:【論語】中不論哪篇哪章,不論其字數多少,似乎都在集中論說一個主題,為什麼偏偏首篇首章顯得主題散亂而不集中?
 

    經過思考,我們發現【論語】開篇這一章傳統的理解存在問題。這裡的『學』應該與『道』相近,它不是動詞,而是名詞,指的是孔子的『學說』。『時』不應解作『時常』或『按時』,而應解作『時代』,也可引申為社會。『習』不應作『溫習』講,而應作演習、採用講。下面的兩句與之相應,第二句中的『友朋』其實就是朋友,指的是志趣相同的人。
 

    這樣,【論語】首章的意思大體是:如果我的主張被時代或社會所採用,那不就太令人喜悅了嗎?如果在社會上行不通,可是,忽然發現有贊同我的學說的人,與我一同討論問題,不也很快樂嗎?再退一步說,不但自己的主張在社會難以施行,而且也發現不了理解自己的人,自己卻堅守認定的思想觀念,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子嗎? 


    這樣的理解並不是什麼新發現。程樹德【論語集釋】已經指出:『「學」字系名辭。』清人毛奇齡【四書改錯】也早就說:『學者,道術之總名。』今還有學者專門撰文,認真進行研究,遺憾的是卻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實際上,【論語】開篇第一章也是『夫子自道』,反映了孔子本人對於自身境遇和個人思想學說的認識,也包含了【論語】編者對孔子人生的概括。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