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續出原意難 續出原筆難上難――評劉心武的『續紅』新作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8-13 09:47|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270| 評論: 0|原作者: 趙建忠|來自: 中國藝術報

摘要: 【紅樓夢】本身作為一個『開放型文本』,應該允許各式各樣的續仿之作存在。劉心武為數目驚人的【紅樓夢】續書景觀再添一道靚麗的風景,本來也無可厚非,因為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是兩回事,曹雪芹的殘缺文本呈現出來的 ...

【紅樓夢】本身作為一個『開放型文本』,應該允許各式各樣的續仿之作存在。劉心武為數目驚人的【紅樓夢】續書景觀再添一道靚麗的風景,本來也無可厚非,因為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是兩回事,曹雪芹的殘缺文本呈現出來的開放性可以調動任何人的參與性閱讀,作為形象思維的創作特點更可以充分恣意想像,因為藝術理論中講的這種『召喚結構』是不大講究邏輯甚至是非理性的。所以用學術的標準和眼光去要求文學,顯然違背了創作規律。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身為作家的劉心武卻偏偏說他寫的是『學術小說』,特別是聲稱他這部續書是通過對八十回後的『探佚』才恢復了『曹雪芹原意』,而筆者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才要與他進行討論的。

  所謂恢復『原意』,除了要延續曹雪芹前八十回中的基本故事框架外,還要對原著中的主要人物結局做出交代,在此基礎上,還要大體達到曹雪芹『原筆』的要求,並具備一定的清代特殊語境下的典章制度、民俗風情等文化元素。能大體做到這幾點,才真正稱得上是【紅樓夢】的續書。但【劉心武續紅樓夢】一書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呢?

不倫不類的情節安排

  讓我們具體看看第八十一回他對迎春之死的安排。且不說劉心武續寫的這一回迎春嫁給孫紹祖的過程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因為按照他所描寫,賈赦明知孫紹祖『調戲』了忠順王的寵妾,居然還放心將女兒許配給這樣一個惡人,總感覺不合中國人的倫理常情,儘管賈赦也動過強娶鴛鴦的荒淫念頭,但父親荒淫未必肯在女兒終身大事上也擇人不淑而硬把她往『狼』口裏送,況且賈府這樣一個『詩禮簪纓』家族總還要考慮來自各方的對女婿的品評,諒賈赦還不至於如此草率。

  當與原著出現情節不接榫時,劉心武為了牽合己說,為其臆想的續書結局張本,竟不惜指認原著的第七十九、第八十兩回非曹雪芹所作,正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不知其根據何在?相反,對前八十回中同樣有爭議的第六十四、第六十七兩回,為了坐實他續書的第九十二回寶釵夜成『十獨吟』,就不加辨析地徑引第六十四回林黛玉的組詩『五美吟』作為根據。拿一個有待證明的假設再推出一個新的結論,這本身就不靠譜。但劉心武對於自己不利的文獻就乾脆迴避,或者對這些文獻採取了『雙重標準』去任意棄取。退一步說,就算八十回後真出現有【十獨吟】,怎麼就一定是寶釵而非她人所做?具體到【紅樓夢】中,寶釵做【十獨吟】的可能性其實最小,因為就『獨』字意蘊來分析,一般是指喪子的老人,也可以勉強說成是守寡多年的女性,而劉心武的這一回續書中,並沒寫她的丈夫賈寶玉死掉,不過就是『晨往五台山』而已,所以這樣設計情節多少有些差強人意甚至可以說不倫不類。

  最煞風景的是女主人公林黛玉之死,她居然服用了趙姨娘唆使的人炮製的慢性毒藥,這種情節安排使我不由聯想到了現代國際特警所採用的謀殺方式,簡直把續書寫成了『偵探小說』!更有甚者,後面的妙玉結局真是匪夷所思,她為救寶玉,設計與忠順王在船上用炸藥同歸於盡。

  劉心武想像力之豐富,使他的續書又有點像『玄幻小說』了,這也不去深論。最荒唐的還是元妃之死的處理。其實這個形象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並沒有作為中心人物去極力刻畫,只是在『省親』一回中重彩濃墨做了描繪,以後就若隱若現基本游離於紅樓人物之外了,但劉心武卻以元妃故事作為貫穿線索,構成了續書的主要情節板塊。續書開始不久就寫出了江南甄家被抄,賈府也呈風雨飄搖之勢,宮中的元春因私藏『臘油凍佛手』埋下奇禍,後隨皇帝巡狩,捲入一場政治謀殺案中,她成為替罪羊在兵亂中被縊死。皇帝回宮後遂追究當年寧國府藏秦可卿以及不久前藏匿甄家罪產等事,舊賬新賬並算,榮、寧兩府被徹底查抄。劉心武這樣設計情節,據考是從脂批關於『元妃省親』時所點的四出戲批註而來,即所謂『【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且不說『臘油凍佛手』是否能和【一捧雪】中因『古玩』而破家的中心情節相聯繫,因為即便劉心武校訂『蠟油』為『臘油』或『油』有版本依據,那麼石制的『凍佛手』私藏或可,但這種足可致人死地的『兇器』怎麼可能隨便在皇帝面前顯現呢?劉心武既然寫過【帳殿夜警】那樣的歷史小說,就該懂得皇帝行宮壁壘森嚴的規矩和相應的皇帝臨幸妃嬪場合下的歷史文化常識,再從【長生殿】中楊玉環的死於亂兵推導出元妃命運同此,亦未嘗不是望文生義、強作解人,更何況原著中還多次提到『此書不敢干涉朝廷』而僅是『大旨談情』的話,因為作者所處的時代文字獄異常殘酷,即使【紅樓夢】原著中涉及到皇帝描寫也很謹慎,他不可能去正面表現皇室政治鬥爭的敏感事件。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曹雪芹主要是圍繞大觀園少女的悲劇和榮、寧兩府的盛衰來展開敘述,至於大觀園和榮、寧兩府以外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在原著中僅是偶爾寫到,即使寫到也是背景烘托,由此我們就可以窺知曹雪芹取材的範圍。但劉心武的續書基調全變,寫成了一部圍繞宮廷鬥爭展開的歷史小說,這怎麼能算『恢復曹雪芹原意』呢?可見,他還是按照解讀『秦可卿』的揭秘考隱和所謂『探佚』思路去續【紅樓夢】,這樣的『探佚』,傾向性和個人色彩非常強烈,並且必然會導致對相關紅學文獻詮釋過度甚至曲解,因為紅學探佚如果不加以節制,就會走向誤區,很容易與索隱派合流,而且離【紅樓夢】原著和脂批提示的情節也越來越遠。時下頗盛的網絡紅學在探佚的操作方式上就是這樣隨心所欲,不客氣講,實際上是在『玩紅學』,已經走向了一種猜謎遊戲。

  在續書中,劉心武還詳細交代了一些並不算重要的人物,與此同時卻丟了更為重要的甄家,忘了脂本中『賈事將盡,真事欲顯』的評語,尤其是忽略了【紅樓夢】開篇的『太虛幻境』情節,使得【劉心武續紅樓夢】本該出彩的『詩意筆墨』部分也就沒機會去表現了。

列出菜單不等於做出好菜

  退一步講,即使劉心武全部或局部恢復了『曹雪芹原意』(假設八十回後佚稿情節真如他所探佚的那樣),那也很難恢復『曹雪芹原筆』。這個道理,恰如錢鍾書所說『能列出菜單,未必能做出好菜』。

  從『筆意』上去考察,別的姑且不論,單就我看到的劉續所涉及的詩詞而言,長達二十八回的續書中詩詞竟很少,這方面與原著散韻結合的總體風格就很不協調,即便這少之又少的部分還引用了『江南可採蓮』之類婦孺皆知的讀本,而屬於劉心武自己創作的諸如寫鴛鴦剪喉時所吟『慘烈玫瑰開滿地』以及薛寶釵的【十獨吟】『誰言已悔偷靈藥』兩句,分別從曹雪芹『揉碎桃花紅滿地』和李商隱『嫦娥應悔偷靈藥』脫化而來,然套用痕跡太重。為節省篇幅,這裏僅錄【十獨吟】中的第一首【嫦娥】簡析:

  冷螢殘桂浸空房,往事悠悠隔霧瘴;誰言已悔偷靈藥?玉珂微微傳佳響。

  這首七絕的內容和意境優劣暫且不論,此處要辨明的是,近體詩講究格律,平上去入的用字選用應遵守平仄的粘對規律,雖說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通融之說,還有『拗救』之法,但在韻腳處還是很嚴格的,而且也不允許出韻。就第二句來說,韻腳處的『瘴』字就應為去聲,第四句的『響』字則要取上聲才對,此詩還出現了『犯孤平』和『三平調』的近體詩大忌。曹雪芹筆下的蘅蕪君詩藝足堪與瀟湘妃子『雙峯並峙』,論才氣或稍遜黛玉,但論功底抑或過之,而到了劉心武續書裏,她竟淪落到如此不諳舊體詩規矩的地步,令人一嘆!

  再看續書第九十四回怡紅公子悼亡寶釵的【蝶戀花】,什麼『昨夜金簪猶在髻,今化蝴蝶,恨恨向誰訴?欲往魂前祈寬恕,芳華殞落催終悟』云云,且不說『二寶』是否伉儷情深到了『此情誰訴』的程度,單就這闋詞本身而論,賈寶玉縱使江郎才盡也斷不至此罷?

  至於其它文體,比如曲賦等,更是闕如。其它屬於敘述性的描寫,古今語言溝壑也是遍佈各個章節。語言畢竟是文學的第一要素,這一關是對續書作者水平的考量。當然也難完全歸咎於劉心武,因為單從『筆意』上講,程本後四十回作者畢竟與曹雪芹是同時代人,除了可能掌握一些佚稿線索外,最重要的是切近語言環境,這就是得天獨厚的條件;而距離曹雪芹200多年後的劉心武,在這一點上先就處於劣勢。如果僅僅是為了『酷肖』【紅樓夢】『筆意』,那就要刻意去模仿曹雪芹,但模仿出來的東西又難免機械生硬,絕不可能比自己獨創的鮮活,因為它不可能是一種有機自然的語言。

  除語言要與【紅樓夢】的文化語境切近之外,續書作者還應具備一定的清代典章制度、民俗風情等文化元素。【劉心武續紅樓夢】的情節如同流水賬,走哪寫哪,沒有原著中如祭宗祠那樣的大場面描寫,也缺乏對品茗、用餐等具體器物的細緻描繪。續書中寫到賈母仙逝,那時元妃還在宮中,無論如何,一向標榜『以孝治天下』的朝廷也會默許賈府去操辦,至少規格不該比秦可卿低。本來在葬禮和守制問題上可以多做些文章,但在劉心武的續書中也是匆匆幾筆帶過,恐怕還是缺乏相關知識儲備所致。

  另外,從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來看,劉續中的寶釵簡直判若死人,了無生氣。僅用一句連文法都不甚通的『寶釵一味端莊』便敷衍了讀者。其她如鳳姐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成為任人擺佈的木偶。她們在原著中的行事和性格都蕩然無存,連話都沒說幾句就匆匆退場謝幕,這點倒是有些像李紈,『槁木死灰』一般。

  可見,要恢復『原意』、『原筆』是多麼困難!老一輩紅學家俞平伯曾闡述說明了續【紅樓夢】的特殊困難,因為『第一,【紅樓夢】是文學書,不是學術的論文,不能僅以面目符合為滿足。第二,【紅樓夢】是寫實的作品,如續書人沒有相似的環境、性情,雖極聰明,極審慎也不能勝任』,總體而言,這番話可以說是深諳創作三昧同時又熟悉紅學狀況的甘苦之言。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