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思無邪』及其他(4)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7-29 08:56|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918| 評論: 0|來自: 中國藝術網

摘要: 然則,『天』『地』之間固有某種『關係』,『變者』受『不變者』支配,『世俗的』受『神聖的』支配,以致『變』中有『駐』。地上何者爲『變』?又有何者爲『駐』? 地上事物之所以有『駐』,也會有某種神聖性,也 ...

然則,『天』『地』之間固有某種『關係』,『變者』受『不變者』支配,『世俗的』受『神聖的』支配,以致『變』中有『駐』。地上何者爲『變』?又有何者爲『駐』?

地上事物之所以有『駐』,也會有某種神聖性,也正是因爲地上有了『人』這樣一個族類。這個族類,固然被希臘人稱做『有死者』,但畢竟界乎『天-地』之間,是能成爲『有智慧者』,而『智慧』也帶有『神聖性』。

古代希臘人,對於『詩』,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模仿』,一是『靈感』,而後者似乎是更加『通神』的,因此被強調萬物『理念』的柏拉圖接納進他的『共和國-理想國』;然而,『模仿』也不是簡單複製,不僅僅是形式的,而可以理解爲對於事物之『神聖性』之揭示,在這種理解下,被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所接受,而他的持這種觀點的【詩學】,成爲歐洲文藝理論、美學的正統。『模仿』和『靈感』兩種觀念的區別,現在猜度起來,也許源於兩種不同的文藝體裁,我們看到,直到晚近,萊辛尚有『造型藝術』與『抒情藝術』區別之論,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不同藝術精神寫出了【拉奧孔】長篇論文。

無論如何,『人』介乎天地之間,與『神聖』的東西有一種『溝通』的關係,這在古代,是許多民族共同的觀念,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古代『神聖』觀念,最初大概也是『智能』的,古代儒家注入了『道德規範』的觀念,使『聖』和『神』有了區別,而『聖』原本也是『聰明智慧』的意思。

古代的『神』和『上帝』也是似乎有區別的,『神』只是說的能知『陰陽變化』,所謂『陰陽不測是爲神』,至今漢語仍保存了這層意義,而並非如基督教那樣是一個人格的超越者。有能力把握變化莫測者,就是能與『神』『溝通』的『人-占卜者、巫師等』。能掌握陰陽不測者自己就能順應這種變化,而在流變中永生,所以『神仙』『不死』。『神仙』爲『仙家』,不是『神(家)』,『仙家』住在『山』里,雲遊四海,永久『快活』,是我國道家的理想;儒家注入『聖人』觀念,強調的是『堅定性』,『萬變不離其宗』,也是『永久性』的『聖明者』。

然而,『人』總歸是『有死者』,『有死者』如何『不死』,『凡人』如何會具有『神聖性』,是一個須得面對的問題。以古代希臘爲文明搖籃的歐洲諸國,有一個『靈魂不滅』觀念,這在柏拉圖對話【斐多】篇中,有原始而又清楚的表達。中國古代對於『人』作爲一個族類之生命綿延,也有多種說法,道家與儒家也許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比較突出的,也許是由祖先崇拜延續下來的傳統觀念。

人靠自身的繁殖綿延自己的生命。當人們的思想已經成熟到有能力反省這種自身綿延現象時,就會有種種解釋。從這裡,產生出儒家對於生命綿延的歷史性觀念,而在這種綿延觀念中,『名』居於核心地位。

當人們反思這種綿延現象時,人們發現,原來人間的事情,竟然全都是『名存實亡』的。這就是說,『實』是不可能很持久的,當『實』消亡之後,只有『名』尚能延續一個階段――『名』的壽命大於『實』,相比之下,『實』爲『小年』,而『名』爲『大年』。固有『名垂青史』之說,可見『名』實在是比『實』更重要、更神聖的。

這種骨子裡頭重名輕實的思想,有許多的弊病,已受到很多的批判,這個批評當然是很應該的,因爲這種重名輕實的思想的確產生了慕虛名輕實事的不良影響;然則就其底里,當是求『實』『名』之長存,而並非完全教人徒慕虛名的,爲此,孔子有『正名』之論。

『虛名』爲『邪』,『實名』爲『正』,『正名』仍以『實』爲準則,『名』不符『實』,則非『正名』,然則這個『實』並非全『指』事物之經驗存在,而是真實之本質,『名』要符合事物的『本質』,才是『真正』的『名實相符』。與事物『本質』相一致的『名』才是『(真)正(的)名』,『正名』即是:事物『自身』。『事物自身』隨『名』而傳諸久遠。『語言是存在的家』,『存在』隨『語言』而流傳、延續。

『徒有虛名』尚有一層意思:『名』『實』不符,問題出在『實』的方面,因爲『實』隨時事而變,有了一愕『名(位)』,就要行這個名位的事情,如果做不到,則是典型的『名不副實』,『徒有虛名』。

在現實生活中,要想做到『名』『實』相符,是不很容易的。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靈公】),一方面是說君子死後沒有得到『正名-好名聲-令名』,另一方面或許也意味著自己一生做的不好,與『君子』的稱號不相符合。不但『名』要『符合』『實』,而且『實』也要『符合』『名』。

同時,在中國古代,人的『名分』,可以『繼承-遺傳』,至少傳個兩三代,天子和封國之君,更是『子子孫孫永葆』的。


來源:中國藝術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