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圖爲:第四屆湖北曬譜節現場 昨日是六月初六――中國傳統的曬譜節。每逢這天,過去的家族宗祠就會借著這一天的艷陽晾曬家譜。昨日上午,第四屆湖北曬譜節在長春觀『藏經閣』舉行,來自我省的35個姓氏,『曬』出了各自家族凝聚厚重歷史印跡的家譜,共同展示、研討。 82年前手繪家譜現身曬譜節 『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每年的曬譜節,只要家中有家譜的華人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曬譜祭祖活動,一是爲團結宗親,二是爲教育後人勿忘先祖,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本屆曬譜節由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譜牒分會和省道教協會共同舉辦,今年前來曬譜的家族多達35個,還有民俗學家劉謙定、譜牒專家周啟志等出席。記者在現場看到,曬譜台上的家譜有昌氏、胡氏、馬氏、田氏等,吳氏家譜由長春觀方丈吳誠真的家族修訂。這些家譜有的印刷精美,有的製作十分古樸。 其中,一套【川塘胡氏宗譜】格外引人注目。該家譜封面爲藍色布制,字跡全爲手寫。所採用的人物圖片全爲手繪,色彩絢麗,十分精緻。根據族譜上的記載,該家譜修於1930年,距今已經有82年的歷史。副研究館員昌慶旭介紹,像這樣保存得品相完好的『墨譜』已不多見,十分珍貴。 據了解,目前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譜牒分會有鄒、方、謝、胡等十餘個姓氏會員,此外湖北已成爲不少姓氏修全球統譜的發起地,如中華鄒氏,中華方氏,中華謝氏,中華胡氏。 湖北將建家譜資料收藏中心 昌慶旭認爲,家譜以血緣爲基礎,修家譜就是爲了構建同一血源的譜系。『雖然宗法制度早已消亡,一個宗族也歷經遷徙沿革,分散繁衍,但倫理是不滅的,人倫關係始終是客觀存在的,今天當人們在談論宗族時,更多的也是一種精神依戀』,隨著生活的富裕,人們逐漸萌發了強烈的『尋根』和鄉土意識,使得族譜復興。『家譜要想源遠流長,需要妥善保存』,湖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范志毅告訴記者,家譜如何保存也成了重要的問題。他說,現在存世的『墨譜』,因爲所用材料和製作工藝的特殊,就需要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下保存,省圖書館特藏部就具備這樣的條件。除了幫助保存實物,圖書館還將一些珍貴的譜牒進行數位化存檔。『家譜、方志、正史是構成我國歷史文化的三大支柱。對於我國歷史文化的研究也有著珍貴的意義』。據昌慶旭介紹,省圖書館力圖建成湖北省家譜資料收藏中心,便於市民尋根。 來源:楚天金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