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她是心繫重病兒童的德國『媽媽』

國學新聞

2012-7-12 21:00| 發布者: 常言道| 查看: 694| 評論: 0|來自: 新聞晚報

摘要:   晚報記者 程賢淑 報道   一個德國『媽媽』,將目光投向了需要幫助的中國重病兒童。她,就是德國駐滬總領事夫人凱茜。 6年間,她在上海參與了30多個慈善志願項目,竭盡所能幫助着一些急需援手的人們。   ...

  晚報記者 程賢淑 報道

  一個德國『媽媽』,將目光投向了需要幫助的中國重病兒童。她,就是德國駐滬總領事夫人凱茜。 6年間,她在上海參與了30多個慈善志願項目,竭盡所能幫助着一些急需援手的人們。

  拎着寶寶籃的慈善之星

  寧靜的午後,凱茜身穿一身清雅的中式衣裙,在領事官邸接待了記者一行。鳳凰盤扣,荷花刺繡的裙擺,搭配得恰到好處。 『我已是第二次住進這個官邸了。 』凱茜一口流利的中文。上一次(2002-2006)隨丈夫芮悟峰來滬,芮忙於領館事務,她則替領館做一些文化和慈善志願方面的工作。為此,還曾榮獲上海市第二屆『慈善之星』的稱號。

  人們至今還記得那時有一個經常將寶寶放在籃子裡拎着的外國婦女,出現在各種賑災捐款的現場,不時還給孩子餵奶。在當時由各國領事夫人發起的大型義賣會上,也總是出現凱茜的身影。 『我會做蛋糕,一些夫人會做巧克力,這些手藝就被搬上了義賣會。 』凱茜說。

  『記得有一年的義賣,募集了80餘萬元捐款。 』除了義賣外,作為駐滬領事夫人團成員,她還與其他同伴關注着中國殘疾事業和養老。在安徽巢湖,她們替一個聾啞學校修繕圍牆、捐贈設備等;在崇明橫沙參觀過一個養老院後,專門捐款幫助床位和有關設備的建設。

  諸如此類的事情對於凱茜來說不勝枚舉。2006元月,凱茜前後歷時3年,在中、德兩國檔案館查閱,出版了一本有關中德在滬關係書籍。 2007年元月,凱茜將其所獲的12萬元稿費全部捐給市慈善基金會,用於3位分別來自於上海、蘇州、安徽的兒童重病治療。

  志願校對書籍【愛的點心】

  2010年重回上海至今,凱茜對大病兒童投入了更多的關注。 『那本有關中德關係的書又獲得了4萬餘元稿費,我想將它繼續捐給需要幫助的孩子。 』

  今年3月,由駐滬領事館夫人團、市婦聯、市兒童基金會一起合作的【愛的點心】正式出版。 『由來自21個國家的夫人或工作人員,包括上海婦聯的有關人員在內,每人提供2個拿手點心的菜譜和做法,形成了一本美食書籍。我志願擔任了校對。』這本書籍自誕生起,就承擔着慈善的使命。

  『每本書168元,獲得的部分書費,加上企業捐贈的現金和實物,和一些拍賣所得;到今年5月,我們和市婦聯等在徐家匯公園向市兒童基金會捐贈了36萬元,希望能夠用於需要幫助的兒童。 』

  今年4月,得知上海同濟醫院兩位白血病兒童的需求後,凱茜和來自烏拉圭等5國駐滬總領事夫人團代表,為家庭貧困、正在接受治療的小陳和小張各捐贈了2萬元人民幣。凱茜和駐滬領事夫人團一直關注着同濟醫院陽光小屋白血病患兒的各種狀況,並與病兒們進行六一愛心聯歡等活動,認領着孩子們的各種心願,為他們購買禮物。

  對中國優秀建築很感興趣

  凱茜與中國的情緣,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她來到南京師範大學學了兩學期的中文,然後1987年到北京,在一家瑞士公司工作。就在那時,在一次德國大使館的接待會上,認識了當時在德國駐華大使館工作的丈夫。上世紀90年代,兩人在德國結婚。

  如今凱茜是一個名叫『保護上海文化遺產協會』的團體成員。 『我最感興趣的其實是中國的各種優秀建築。 』在北京,凱茜就特別喜歡各種清代北京地圖的仿製品,然後與友人一起去尋找地圖上標出來的古代建築。現在,文化遺產協會成員每月在凱茜家中定時見面,大多說說目前又發現了什麼建築,或者一些建築的情況如何。

  『中國夢』傳承友情不斷

  『我出生在德國北方的一個小城,媽媽從沒說過「慈善」兩個字,卻一直不斷地幫助着別人,她經常送東西給需要幫助的朋友,有時還帶着我一起前往,那時的媽媽可真快樂,帶得我也很快樂。而我的女兒所受的「慈善」啟蒙更早。我希望她能跟外祖母、我一樣,感受到來自慈善的快樂。 』

  如今,8歲的女兒蘇慧雅已在國際學校念小學3年級,會說中、英、德三國語言,凱茜也時常帶她出席各種慈善志願活動。而最近,她與母親曾幫助過的小付成了好朋友。這個當年的白血病兒童,現在已是痊癒的10歲學子。

  『小付前不久剛來過我家,已經來過3次了吧。 』凱茜常去關愛大病、困難、智障兒童,而這些都被小蘇慧雅看在眼裡。 『出色的人才,更應有一顆慈善的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充滿愛心。 』

  蘇慧雅的父親欣賞嚴謹傳統的英式教育,而在中國的經歷則將會帶給蘇慧雅一個東方的夢。與中國同學、孩子的交往,自小流利的中文,在中國參與的各項活動和生活,將給蘇慧雅帶來一份更深的中國情緣。

  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也是德國駐滬總領事館建館30周年。當凱茜拉着她的女兒蘇慧雅,在花園中徜徉設想着一部有關中國的童話或者一部歷史書籍時,裡頭將既有漢學博士凱西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想象,也有蘇慧雅在中國的感受和夢想,以及志願者慈善的光芒。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