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談古代文學作品描寫美女外貌的鼻子缺失(1)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7-13 22:45|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2669|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古代文學作品對美女外貌的描寫可謂觸目即是,但極少寫到美女的鼻子。雖然如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寫美女有『瓊瑤鼻直起天庭』之句,可確屬少數。古今類書,如【藝文類聚】『人部・美婦人』、【淵鑒類函】『人部・美婦 ...
古代文學作品對美女外貌的描寫可謂觸目即是,但極少寫到美女的鼻子。雖然如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寫美女有『瓊瑤鼻直起天庭』之句,可確屬少數。古今類書,如【藝文類聚】『人部・美婦人』、【淵鑒類函】『人部・美婦人』、【子史精華】『婦女部・容貌』、【分類詞源】『婦女類』、【古典詩詞百科描寫辭典】中『人物門・美女類』中,均沒有對美婦人鼻子的描寫。按理說鼻子位於人臉正中,不應被忽視,但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手腳都被大量審美觀照,以至形成較固定的標準――縴手、金蓮,而位於臉部正中的鼻子卻很少有人提及,可以說處於一種相對缺失的狀態。這種缺失狀態的形成,大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待:

其一,中國美學重視寫神,不重寫實。寫神,就是畫心,反映事物的本質。文學作品中人物內心的活動變化可以在膚色(如他的臉都嚇白了)、眉眼(如眉開眼笑、怒目而視)、嘴巴(如她恨恨地咬住了下嘴唇)上反映出來,從鼻子上則很難看出。可能因此使得作者很少關注所寫人物的鼻子。

其二,不反映人物內心的波動,只單純描寫一個女性的外貌美的時候,鼻子也極少提到。比如,曹去晶【姑妄言】第十一回:『粉面紅光襯,朱唇絳色勻。蛾眉橫月小,蟬鬢疊雲新。』又如,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鬢挽烏雲,眉彎新月。肌凝瑞雪,臉襯朝霞。袖中玉筍尖尖,裙下金蓮窄窄。雅淡梳妝偏有韻,不施脂粉自多姿。』這可能與鼻子的顏色有關。眉毛、眼睛、嘴巴有自己另外的不同於臉部的顏色,而鼻子的顏色則與整個臉部融為一體。顏色心理學表明,與底色的顏色區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觀看者的注意,反之則易被忽略。如果鼻子被塗上顏色就會變得很惹眼,往往成為被取笑的對象。比如,中國戲曲中的丑角在鼻子上塗塊白粉,西方馬戲團的小丑則是在鼻子上套個大的紅鼻頭。魯迅在其文章中經常諷刺的人物的標誌就有『紅鼻子』、『白鼻子』。

其三,男子的外貌描寫中提到鼻子的次數明顯多於女子,表明人們更多關注男性的鼻子。比如,【野叟曝言】中,描寫到『男壯士』的外貌時有三處提到鼻子:『一個鐵面劍眉,一鼻孤懸如玉柱』(第十二回);『平顴瘦臉,短鼻輕眉』(第七十二回);『面如重棗,鼻似懸壺』(第七十三回),還有一處是寫一位紳士的:『目注雙泓,鼻準豐隆朝四岳』(第三十八回)而寫到美女外貌時,提到鼻子的只有一處:『伏犀貫頂,瓊瑤鼻直起天庭』(第七十一回)。又如,呂熊的【女仙外史】中,『男將士』的外貌描寫有三處提到鼻子:『頤厚而豐,稜稜乎鼻如懸准』(第十六回);『鼻似波斯略小,顴如蒙古還高』(第十七回);『雙孔鼻掀上,兩輪耳反後』(第二十四回),女性的描寫中則沒提到鼻子。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