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閩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閩都文化,是經過長期歷史積澱而逐漸豐富、完善、發展起來的,其內涵包括:閩越文化、閩都學術、船政文化、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商業文化五個方面。與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閩都文化具有自己的鮮明特徵。研究與傳承閩都文化,具有重要的現代意義。 閩都文化即是由閩江下游和閩東地區一帶操福州方言的居民共同創造的、獨具特色的一支地域文化,其分佈範圍以閩江下游的福州平原為中心,輻射至周邊的閩東地區。閩都文化源遠流長,其起源於閩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經過長期歷史積累逐漸豐富、完善和發展而傳承至今。從歷史上看,閩都文化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遠古至秦漢之際為閩都文化的初生萌發期,以閩越文化為代表;漢代中葉後至鴉片戰爭前為閩都文化的形成期,以閩學為代表;鴉片戰爭後至民國初期為閩都文化的定型期,以船政文化為代表。 閩都文化的內涵,既要從歷史發展的縱向角度來把握,也要從當前社會橫切面的維度來認識。基於這樣的考慮,閩都文化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閩越文化、閩都學術、船政文化、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商業文化。對於閩都文化的研究和弘揚,有利於助力福州在整個福建省經濟文化建設的發展和推動作用,其文化特性應當輻射到整個福建地區,甚至是國內、海外,從而有效地推動海西經濟文化建設的大局。 維繫文化傳統,推動文明進步 如果想要改善一個地區的風俗,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學習先哲所創造的優秀文化傳統,使之不斷內化,成為每個民眾的精神品格,並逐步形成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與規範。因此,維繫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很大程度上將推動一個地區的文明進步。 對於今天福州的建設和發展來說,加大引導人民群眾了解、學習、延續閩都文化的傳統之力度,並使這種良好傳統轉化為凝聚城市文明建設的精神紐帶,可以增強人民群眾對故裏家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鑄造福州城市的文化品質,可以提升福州城市的全面建設,從而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城市風氣,凸顯城市個性。認識並運用這種『地脈』和『場氣』,正有利於促進『文明福州』的創建和推進福州城市的現代化進程。 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統,更湧現出了一大批影響現當代的歷史名人。他們熱愛桑梓,學識深厚,以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在當時的中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成了榕城人民世代的驕傲和楷模。他們的精神給閩都文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是福州人民效仿、學習的榜樣。現在的福州,正在逐步地與國際大都會接軌,這種文化素養的傳播與深化,乃是一座城市人文深度的最好展現,亦為亙古不變的時代之音。 搭建文化平台,反哺城市建設 經濟發達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的興旺又反哺了經濟建設,促進了城市的繁榮。閩都文化所具有的堅韌性與兼容性特質,賦予了福州人民自強不息與開拓進取的文化品性,使得他們既守望傳統,又銳意創新。挖掘與傳承這一優秀品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市民的精神素養,從而推動福州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研究閩都文化,結合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創造出嶄新的旅遊品牌,將有效推動城市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例如,修復、改造後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古街,保留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的福州特色傳統建築風格,不僅被評為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依託地域文化的寶貴資源,發展福州的特色文化產業,促使閩都文化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石。2007年,在百萬市民的積極參與下,福州評選出了10大名片,分別為: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壽山石、曇石山文化遺址、青雲山。這些名片涵蓋了福州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是千百年來福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這些文化名片的評選,不僅提高了福州市民對福州的了解,更增強了他們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向心力。評選後的十大名片,通過包裝、宣傳,其影響力日益擴大,所帶來的文化、經濟效應也逐漸顯現。目前,福州市已確定將現代傳媒業、動漫遊戲業、設計創意業、工藝美術業、文化休閒旅遊業、文化會展業、廣告創意業等作為文化產業重點領域,力爭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遞增,到2012年占GDP的比重超過8%,成為支柱產業之一。由此可見,挖掘傳統地域資源無疑能為文化產業和現代化城市建設帶來積極的經濟效益,是能夠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工作。 發揮五緣優勢,加強對外交流 從歷史上看,福州人曾大量遷徙海外,隨着改革開放後國門的打開,更多的福州人移民境外(祖籍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有300多萬人)。閩都文化藉此遠播到了中國台灣、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地,業已成為溝通閩台兩岸鄉情、海外華人華僑相互聯繫的重要紐帶。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海外這一優勢,採取積極的舉措,為海西建設謀求更加有利的外部條件與資源。特別是在加強海峽兩岸交流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閩台之間所具有的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優勢,拓展榕台兩地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譜牒文化交流,做強海峽兩岸合唱節、『兩馬同春鬧元宵』等榕台文化交流品牌,有序開展榕台文化交流活動,以促進兩岸人民的溝通交往,為和平統一祖國大業搭建好前沿平台。 在東南亞,旅居當地的福州人往往同族、同宗、同鄉聚集一處,形成了眾多的社團和『新福州』。他們對福州的評話、閩劇、十番、安南賴仁職煤托郎停┐罅嗣齠嘉幕八椎墓惴捍ァV詼嘞日芎拖痛鐧諉齠頰飪櫫戀厴希枚嗌偈廊撕蟠鴣纈刖囪觶桓V萑招略亂斕某鞘忻婷玻秩枚嗌俸M獬嘧泳靜灰選⒘髁擔齠嘉幕秤韙V萑嗣袂看蟮木裼肓榛輳俏昂1踝蘼場鋇南執逕狹頌詵傻某嵐潁趴稅肯璧撓鷚懟4忻齠嘉幕有誠八祝喚瞿芄喚徊酵誥蜷盤槳都淶奈幕擔槳兜奈幕⒕媒渙魈峁└玫睦礪壑С鄭換鼓芰M飠鵲募蟻縝榻幔勸叵繽蹲剩槳兜幕ブ獻骺馗憷暮笮占洹 (作者系閩江學院副院長、閩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