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口氣讀完了星雲大師、淨空大師在鳳凰世紀大講堂的演講稿。我很震動,有一種眼前豁然開朗的感覺。佛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過去也接觸過一些了,但是都是一鱗半爪,而這一次是系統地學習。
西方人說,和有智慧的人在一起,連我自己都變得聰明起來了。當時我就是這種感覺。
讀文稿,我明白了,為什麼歷朝歷代的許多大文化人,做文章做到老到處,做人做到老邁時,修身養性修養到自我道德完善的境界時,許多人都在禪境中求得了精神歸宿。也明白了世界上的許多人生道理,你覺悟了一生,到了佛教這兒,方明白老根在這裏。
以我這個局外人的眼光看來,佛家的理論,大部分是悖論,或者換言之,是逆向思維的產物。是立足於世間,以一種思想的鎧甲護身的利器,從而可以百毒難浸,鑄成金剛不壞之身。
芸芸眾生,混跡於塵世之間,為衣食所累,為聲名所累,為數不盡的清規戒律、人生俗物所累。眼睛被名韁利鎖所遮蔽着,被萬丈紅塵所遮蔽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佛家則不然,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故而對世界作壁上觀狀,故而能雙目犀利如炬,洞穿許多被遮蔽的東西,直達事物的本質。
譬如說吧,我們通常覺得奇妙無比的『哭婆笑婆』、『解鈴系鈴』、『飛來峯』等故事,原都出自佛家。而在汪洋巨瀾一般的佛家經典中,它們只是冒出的幾個小水泡而已。叫我精神為之一震,得到大喜悅的,還有許多故事。這裏從文中提出來,略舉幾個。
『花開花落兩皆好,退步原比進步高』一句偈語,就叫我十分欣喜。佛家認為,懂得退步的人才是最高明的人,退可以自保,可以以退為進,懂得了這個道理,仿佛穿上了一副護身鎧甲一樣,鬼神奈你不得。進一步山攔水阻,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是?
佛家有一句話,叫做『芥子藏須彌』,意思是說,小小的一枚芥子裏,可以藏得下佛家的一座名山須彌山。有一個州官,於是詰問一位高僧說,佛家這是胡說哩,米粒大的一顆芥子裏,怎麼可以藏得下偌大的一座須彌山呢?你道和尚怎麼回答?和尚說,官家平日自詡學富五車,你那小小的腦袋只有一枚椰子大,怎麼裝得下五車書呢?
又譬如說吧,一位貧家女為寺院供奉了兩文錢,高僧很感動,於是為她『改運』。後來改運之後的貧家女,成了皇后娘娘。皇后有一天想起了和尚的好處,於是用馬車拉了一車的金銀財寶來供奉。誰知高僧接到稟報後,避而不見。後來實在推辭不了,於是打發徒兒出來應酬。皇后見和尚如此怠慢她,很生氣,徑直闖入後室,見了和尚,質問道:『當年我供奉了兩文錢,你親自見我,還為我「改運」,今天我拿了一馬車的金銀財富來供奉,你只打發徒兒來見我,這是什麼道理?』和尚聽了說:『道理是這樣的,當初那兩文錢,是你的全部家產,所以我將你視作貴人,今天的一馬車財富,僅是你的九牛一毛,所以讓徒兒來接待你,就是給面子了。』
來源: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