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孫皓暉攜修訂再版的【大秦帝國】亮相重慶精典書店,進行了一場『你問我答』的書友交流會,暢談他對秦朝歷史的認識,對於司馬遷、屈原等歷史人物,也有自己的見解。
孫皓暉 不贊同司馬遷的歷史觀 孫皓暉從1993至1997年,完成136集電視劇【大秦帝國】文學劇本的創作,1998年後,這位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辭職耗時16年完成了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大秦帝國】六部十一卷,將戰國後期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描繪了近200年的戰國風雲與帝國生滅。 當天在現場,孫皓暉對於被後人尊稱為『史聖』的司馬遷,表示了自己的批評態度:『司馬遷在記錄史實方面值得學習,但我不贊同他的歷史觀。』孫皓暉認為,司馬遷的歷史觀集中代表了儒家的歷史觀,以能否保全自己這一標準去衡量歷史人物,『對所有敢於創造、為國家犧牲的人,他都持批評態度;而對那些明哲保身的人則抱着讚揚的態度。』孫皓暉說,比如秦始皇修長城,司馬遷譴責是勞民傷財,而沒有看到長城本身對抵禦匈奴南下的巨大作用,『司馬遷對這方面是不加分辨的』。 虛構的多是中下層人物 對於讀者關於【大秦帝國】創作『如何平衡虛構與事實』的疑問,孫皓暉表示,作品涉及的歷史事件以及時間框架嚴格按照史料寫作,『虛構較多的是第二三層面的人物,比如中下層的官員。另外,對女性人物及其情感的虛構較多。』孫皓暉特別提到中國歷史詳細寫女性人物的很少,『而秦代的女性有着很獨特的情感處理方式,因此我對這方面虛構較多,也是為了彌補歷史上的種種斷點。』 孫皓暉尤其提到了【大秦帝國】中屈原這一人物。在他看來,屈原的形象在史料記載中一直比較單一,他告訴現場讀者,『其實,屈原在歷史上也有着主張變法的思想。』不過書中的生動細節則是虛構。 重慶晚報見習記者 周裕昶 電視劇【大秦帝國】 第二三部已拍完 孫皓暉在現場透露,【大秦帝國】的第二三部電視劇已經拍完,估計今年內會上映。對於之前『不滿第二部劇本改編』的報道,孫皓暉含糊帶過,稱『我的評價不重要,究竟拍得好不好要看觀眾的態度』。 來源:重慶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