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盧梭思想對中國及世界的影響有正有負,有得有失
(記者張弘 吳永熹)今天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誕辰三百周年,學術界組織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26日,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了『從盧梭到馬克思――紀念盧梭誕辰三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外盧梭研究專家進行了主題發言和研討。今日下午,由商務印書館、首都圖書館聯合舉辦的【盧梭全集】出版座談會暨紀念盧梭誕辰三百周年活動,將在首都圖書館一層多功能廳舉行。首師大教授李平漚以一己之力翻譯的九卷本【盧梭全集】也正式亮相。 1924年生的李平漚,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早在北大求學時,因為閱讀【懺悔錄】而愛上了盧梭。1960年開始翻譯【愛彌兒】。 從2006年開始,商務印書館約請李平漚着手準備盧梭全集單行本的編譯工作,在單行本陸續付梓之後,按照計劃於今年將已先行出版的盧梭著作分類輯錄,匯為全集,共分九卷。 李平漚稱,『盧梭的理論著作翻譯難度較大,牽涉的面較廣,如政治、經濟教育、法學、宗教學等等。盧梭的語言很簡單,但是又很深奧,要達到嚴復所說的信達雅,很難很難。我期待着讀者的批評。』 ■ 思想評析 高全喜 我對盧梭愛恨交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高全喜表示,『我對盧梭可以說是愛恨交加,這並非自己個人的閱讀偏好,而是盧梭思想作為百年中國思潮理論的影響力的感慨。』 高全喜說,盧梭思想對於歐洲和中國,乃至全世界,300年來都是有正有負,有得有失。對中國來說,這種意味尤其深切和憂患。在西方,盧梭思想內在的革命性和深刻性,包含的天使和魔鬼的力量曾經引起軒然大波,但是,西方一百多年來大體平靜,盧梭思想會有一些衝擊,有集體主義、後現代思想等等,但是基本上翻不出大浪。對中國來說,因為我們正處在轉型社會,一個正常理性的人,對盧梭會有客觀的看法。但是,很多人因為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加上自己的生存境況不好,未必能客觀理性,因為盧梭對於平等的激情,企圖消滅私有產權等想法,容易使人產生畢其功於一役的情感衝動,但在現實中,又不可能立即建立一個人間的烏托邦。『盧梭的思想有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如對平等、正義的追求,批判的鋒芒以及理想主義,人權思想等等,這些在人類的靈魂中都是美好的東西。即便盧梭的集體主義在西方和中國已經帶來了很多災難,是有毒的罌粟,但我們也不能否認人類心靈中應該有這些東西。』 高全喜說,『盧梭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確實又有片面的東西。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啟蒙思想的產物,盧梭的思想也孵化出了這兩種東西。』 任劍濤 現在讀盧梭,一個批判一個避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前不久剛剛推出了【建國之惑】一書,其中就有盧梭思想對於中國留法學生影響的內容。 他對本報記者表示,盧梭的觀念首先對中國人有很大影響,比如他的人民主權思想與我們的國家建立,通過馬克思主義為中介,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第二,盧梭的浪漫主義和民粹主義,對於中國的民粹主義制度建構產生了很大作用,很長時間,中國人對於未來的展望充滿了盧梭式的浪漫幻想;第三,對整個現代生活方式的不滿,盧梭提供了非常多的抱怨和批判的武器。 任劍濤認為,現在讀盧梭應該有一個批判和一個避免,『一個批判是要像盧梭那樣,對社會生活,對人生充滿幻想和激情,因為我們搞市場經濟三十多年來,整個社會物質化,理性主義、浪漫主義等等對於民生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避免走向高調民主,避免走向浪漫的批判主義,避免對現代性的和啟蒙運動的拒斥。』 ■ 家鄉紀念 1712年6月28日,思想家盧梭出生於瑞土日內瓦一個普通鐘錶匠的家庭。300年後,日內瓦政府決定舉行為期一年的慶祝活動,紀念這位偉大的公民和啟蒙運動的先驅人物。日內瓦的慶祝活動名為『所有人的盧梭』(2012 Rousseau for All),於今年1月19日正式啟動。這些慶祝活動囊括了展覽、演出、歌劇、音樂會、電影、學術會議、出版等人們所能想像的一切方式。日內瓦大學甚至開出專門課程,向公眾介紹盧梭的思想。 然而,盧梭生前與家鄉的關係卻是非常緊張。他出生後不久母親便離開人世,幼年時父親便離開他棄國避禍。16歲時盧梭隻身離開日內瓦。在他的著作【愛彌兒】出版後,因為害怕他的革命思想,瑞士當局在1762年將其驅逐出境,並將其作品在市政廳前燒毀。當然,歷史流轉,從前視盧梭為棄子的城市,如今用一年的慶典來褒揚這位『日內瓦的兒子』。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