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靈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既然道不弘人,道為什麼對人那麼重要?我們為什麼還要弘揚道德? 其實,當子路問孔子『君子亦有窮乎』時,孔子就毫不委婉地回答:『君子固窮。』這不僅是在子路天真爛漫的額頭上猛擊一棒,也是對一般人理解的道德有效性的當頭一棒。 但是,孔子對子路的回答裏,『君子固窮』四個字後面還有六個字:『小人窮,斯濫矣。』這六個字和前面四個字是對照着說的,是把小人和君子做對比說的。什麼叫濫?濫就是河水泛濫。河水在河床裏面流動時,是有它的規則和道路的,一旦泛濫,就沒有規則了,沒有正當的道路了。小人亦然:他的欲望不能實現,他的事業不能成功的時候,就會像河水泛濫一樣,沒有方向、沒有原則,無所不為。 孔子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沒有道德,有沒有道德的約束,有沒有道德的信仰,結果是不一樣的。君子固窮,但窮且益堅,窮不失志,『久約不忘平生之言』(【論語・憲問】)。他永遠有尊嚴,永遠有人格;即使在困窘之時,仍然有那樣的一種精神,有那樣的一種氣質,仍然高貴而凜然不可侵犯;他不會變得猥瑣,這就是君子。 他的人格不會因為窮而墮落。 他的精神不會因為窮而萎縮。 他的氣質不會因為窮而委瑣。 這難道不就是道德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好處嗎? 小人正相反。在得志的時候,小人也許還有一些派頭,一些模樣,一旦『窮』,他就會失去方向,就會無所不為了,用孟子的話來講,就是『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就會下流,就會墮落。這個時候不用別人來收拾他,他自己就會自輕自賤。 所以,最大的失敗一定是人格的失敗,最大的窮一定是人格上的窮,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這就是道德的有效性:道德不會保證我們成功,但是道德能夠保證我們不會墮落;道德能夠保證我們在失敗的時候仍然是有精神的。 在【論語・衛靈公】裏面,孔子對子路還說了一句話:『由,知德者鮮矣!』 顯然,在和子路的對話裏,孔子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對於道德的內涵,對於道德的最高境界,真正理解的人太少了。很多人都是從功利的角度去理解道德,做好人的動力就是好人有好報,而這『報』,還就是很現實的功利之報。 所以,孔子很感慨地對子路說,仲由啊,能夠對道德作透徹理解的人很少啊。 孔子是在感慨:知道道德並不保佑我們成功,而只是保佑我們成人的人,很少啊! 知道成人比成功更重要的人,很少啊! 把追求成人看得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人,很少啊!(鮑鵬山)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