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嶺南繪畫大師楊瑞石的一幅繪製壁畫現身於廣州南沙區黃閣蓮溪村麥氏大宗祠門樓右側。該區文物管理部門16日稱,文物專家花了半年時間對該畫進行多次考究,才得此結論。
楊瑞石是清代光緒前後嶺南建築界中繪製壁畫的著名畫家,常被邀請到廣府高檔的大型宗祠作畫,光緒年間建造的廣州陳家祠的壁畫就是由楊瑞石所主持完成。然而,楊瑞石所畫壁畫的祠堂雖有多處,但因祠堂維修而壁畫已被重畫,或因文革破四舊壁畫而被塗蓋等原因,有明確署名並未經修改擾亂的已很少見到。 南沙區黃閣蓮溪村麥氏大宗祠門樓中部和左側上原來也都繪有壁畫,但在文革時被墨汁塗蓋,僅有右側因當時有東西遮蓋,壁畫才得以倖存。 南沙區文物部門在近期多次對該宗祠壁畫的考察中發現,該宗祠門樓右側上有楊瑞石的一幅壁畫,在畫上畫家自題『傳經圖』。 畫上空白處的題字爲『昔秦焚書後,漢高祖繼位,見六經全無。只有一伏生,年九十餘歲,能六經但不同人之語,只有女孫能識其音。後大夫朝錯受之,傳回六經引。楊瑞石畫。』 據南沙區文物專家黃利平介紹,經仔細勘查,該畫成稿後未經任何改繪增刪,可確證是清代壁畫原作。 據悉,壁畫上畫了三個人物,分別是晁錯、伏生和伏生孫女。從畫上人物和題字看,這幅畫表現的是中國古代經學上的一個著名的傳說故事: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社會上已無多少人能傳頌儒家經學,只有一年老的伏生能背誦經書,但其口音只有其孫女可懂。後晁錯因緣得到傳授,遂得以推廣。 黃利平表示,廣州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將會對宗祠進行修繕,但對壁畫將會儘可能保存原狀。 蓮溪村麥氏大宗祠位於南沙區黃閣鎮蓮溪村宿國新街32號,是黃閣麥氏家族供奉開村先祖麥必達的大宗祠。宗祠始建於元代,清光緒丁酉年(1897年)重建,建築占地面積592.28平方米。該祠是南沙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宗祠,是2008年廣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