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再質疑政策生育率--反對二胎過渡方案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0-10-7 14:15| 發佈者: 白定| 查看: 2373|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須持續發展,要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世代更替),目前發達國家需要婦女平均生育2.1個孩子。由於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都比發達國家要高,中國的世代更替水 ...
  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須持續發展,要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世代更替),目前發達國家需要婦女平均生育2.1個孩子。由於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都比發達國家要高,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的總和生育率(育齡婦女人均生育孩子數)需要在2.3以上。所有的客觀數據都表明199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2-1.3,但計生委和主流人口學家都將生育率修正成1.8,依據是中國的政策生育率(依照政策,平均每個婦女被允許生孩子數)為1.5,實際生育率不應低於政策生育率,加上超生和漏報,因此生育率為1.8是可信的。由於中央相信了計生委和人口學界的1.8的生育率,從而導致『九五』規劃、『十五』規劃、『十一五』規劃的人口目標都相繼破產。現在國家計生委主任李斌又在用1.8的生育率誤導『十二五』規劃,認為『十二五』期末,中國人口將達到13.9億。我在【計生委用虛假數據誤導十二五規劃】已經駁斥了國家計生委的這一預測http://www.blogchina.com/20100720973388.html

計生委官員宣稱的1.5的政策生育率是依據2003年【人口研究】第5期的文章【從政策生育率看中國生育政策的多樣性】(簡稱【政策生育率】)(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3430),並因為中國生育政策多樣性而否認中國是『一孩政策』。該文是郭志剛、顧寶昌、王豐等教授於1999年通過國家計生委規劃統計司司長張二力的關係,用從計生委獲得的資料計算出來的。根據他們的原始資料,全國允許生1孩的佔35.4%,允許生1.5孩(頭胎是女孩的可以生二胎)佔53.6%,允許生2孩的站9.7%,允許生3孩的佔1.3%。郭志剛教授等人是假設出生性別比為107,計算出政策生育率為1.38,然後再額外修正6%,從而變成了1.47。

我認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該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這些學者的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我對這種修正方式不敢苟同,曾在【質疑計劃生育的三個關鍵數據】(http://www.cssm.gov.cn/view.php?id=26535)一文與郭志剛教授商榷,認為不應該額外修正6%,並認為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不是2.1而是2.3以上,實際生育率低於政策生育率是完全可能的。

很顯然,我的觀點並沒有被人口學界採納,近年在多篇論文以及給中央的建議信中仍然認為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是2.1,而政策生育率是1.47,並建議中央逐步調整人口政策,『精心組織,平穩過渡』,『選擇若干生育水平長期偏低、計劃生育工作基礎較好的大城市如上海,和較發達的省份如江蘇、浙江的部分縣市先行試點,先易後難、先點後面,逐步推開』,然後『認真總結和吸取這些地區在努力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上,放開二孩、防止多孩』。

【財經】雜誌2010年第7期【獨生子女政策謀變】一文中透露,『一個擬從2011年開始,以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五省首批先行,總計分三批,逐步在全國開放「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可生育二胎」的修改意見,正在完善中。』似乎人口學家們的建議已經引起高層的重視。

美國 【科學】期刊2010年9月17日發表文章【Has China Outgrown The One-Child Policy?】,介紹了中國人口學界對推動中國逐步放開二胎所做出的努力(比如曾毅教授的二胎晚育軟着陸,李樹茁教授的放開二胎並允許同性戀生育和未婚生育,王豐教授認為最終需要由二胎方案過渡到自主生育),也說中國的政策生育率是1.47。

現在人口危機即將全面爆發,而1980年【公開信】也明確提出一胎化只能實行30年,2011年又將開始十二五規劃。就是說,人口政策不是能否調整的問題(沒有誰敢承擔不調整人口政策歷史責任了,最差的方案也是逐步二胎過渡,其後果遠遠超過當初的一胎化;而即便僅僅放開二胎就足以讓決策層背下千古惡名),而是如何調整的問題。現在是制定十二五的關鍵時刻,這次人口政策調整決定中華民族的前途。我首先向人口學家們為推動人口政策調整表示敬意!但是我再次重申我不能認同人口學家們的建議,我認為【二胎方案是錯誤的】(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04/content_916921.htm)。 

將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定為2.1,將政策生育率定為1.47,預測現行人口政策的弊端,提出逐漸放開二胎的建議,我認為這種方法的誤導性極強。

本文就中國的政策生育率再與人口學家們商榷。【政策生育率】將生育政策分為幾類:(1)全國城鎮地區和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四川等6省、市(佔全國人口的18.2%)的農村基本實行漢族居民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2)對農村居民有雲南、青海、寧夏、海南、新疆等5個省、區規定可以生育兩個孩子;(3)有19個省、區規定農村居民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時,間隔幾年可以再生育一個孩子;(4)各地條例還對少數民族、殘疾、再婚、歸僑、特殊職業等各種情況作出具體規定,可以生育兩個或更多的孩子。

【政策生育率】將浙江、河南列為農村獨女戶可生二胎的19省之列,但是浙江省計生條例規定:『雙方均為農村居民,已生育一個女孩,但一方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職工或一方從事工商業一年以上以及雙方與企業建立勞動關係一年以上的除外』。浙江省是經濟較發達地區,很多農村夫婦(單方或雙方)在城市打工多年,因此浙江農村獨女戶也很少有機會生二胎。

河南省計生條例對農村獨女戶則是這樣規定的:『夫妻只生育一個女孩,家庭又確有困難的』。就是說河南並不是所有農村獨生戶都被允許合法生二胎的,只有困難家庭才能生二胎,這個尺度把握在基層計生委手上。

【政策生育率】認為雲南、青海、寧夏、海南、新疆等5個省、區農村居民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其實這並不十分準確,比如雲南省計生條例就說:『提倡農業人口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確有實際困難要求生育第二個子女的,由夫妻雙方申請,經縣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青海省計生條例說:『農村一對夫妻生育過一個子女,確有實際困難要求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可以根據當地人口密度、自然資源、經濟條件,有計劃地安排生育。』梁中堂教授認為雲南省和青海省的這種表述實際上就是1982年中央11號文件中中央同意國家計生委建議的『女兒戶』的特殊表述方式,說明這兩個省農村實行的是『女兒戶』的政策。

考慮到這些因素,【政策生育率】一文的1.38的生育率還需要打折扣。

【政策生育率】的資料是1990年代的,當時是『全國允許生1孩的佔35.4%』。 1990年代城市化水平還很低(1990年是26.3%,2000年是36.09%)。時間過去了十多年,人口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策生育率也發生了改變。相對於1990年代,影響政策生育率的有兩大因素:可以生二胎的雙獨(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者)家庭比例增加、城市化比例提高。

1990年代的生育婦女主體是1970年代的出生的女孩,獨生子女的比例還很低,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1975-1980年出生的人口中獨生子女占同年齡比重為15.8%,雙獨家庭概率很小。2010年的生育婦女主體是1980年代出生的女孩,當時中國的生育率穩定在2.4左右,獨生子女比例仍然不高,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1981-1990年出生人口中獨生子女占同年齡比重為20%,比1970年代稍高,也就是說現在雙獨家庭比例仍然很低,對政策生育率影響不是很大。並且佔全國人口的7.3%的河南並不允許雙獨家庭生二胎。

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城鎮化水平為36%,但20-44歲人口城市化比例為41%。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城鎮化率為43%,但20-44歲人口城市化比例為50%,20-34歲人口城市化比例為52%。也就是說,育齡人口的城市化水平遠遠高於總人口城市化水平。

2010年城市化水平已經接近50%了,並且老人和小孩大多保留農村戶口,而相當一部分年輕夫婦也為了兼顧農村土地利益(為了在農村保留根據地,老年後可以回農村養老),只讓一人轉為城市戶口(但是夫婦倆與城市人口一樣只能生1個孩子了),因此育齡家庭城市化水平已經在60%左右了,『全國允許生1孩』的就遠不止【政策生育率】所說的占『35.4%』了。政策生育率也遠遠低於【政策生育率】所計算的1.38,很可能只有1.2多一點。

就像實際生育率不可能穩定在1.8一樣,政策生育率也不是穩定不變的。等到1990年代中期之後出生的女孩(獨生子女占同年齡比重超過40%)成為生育主體,雖然因為雙獨家庭比例增加而提升政策生育率,但那個時候育齡婦女人數已經大幅降低,生育意願很低,停止計劃生育也為時已晚了。

現在原發性不孕比例已經是高達17%(高峻 ,高爾生; 中國育齡婦女不孕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衛生統計; 2005年01期; 27-29.),丁克、晚婚、單身比例也很高,即便有超生,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生育率低於1.2(甚至低於1.1)是可信的,高於1.4是不可信的。負責人口普查的官員千萬不要受人口學家的誤導,一味高調生育率(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的1.33的生育率就有明顯人工高調的痕跡)。

這次人口普查要儘量獲得準確數據,普查之後要樹立人口普查的權威性,為決策提供依據,不容學者隨意篡改普查數據。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