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院長們,你們能不能嚴肅點?』在北京某高校日前舉行的一場學術論壇提問環節,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一名教授拿起話筒,厲聲喝問。至此,這場原本『基調和諧、其樂融融』的論壇,因爲這個『不和諧』的『話外音』,出現了長時間的尷尬。 論壇主辦方,是位於海淀區國內某頂級學府的一家管理學科相關學院,正迎來建院10周年慶典。這個名爲學術峰會的『院長論壇』,是院慶系列學術活動的『重頭戲』,不僅從全國集聚了該學科排名前列高校的院系掌門人,論壇時間也被安排在『黃金時段』。 然而,令人難堪的場面最終上演。這位發難的教授向記者坦言,自己年輕時就在這所頂級學府求學,對母校的感情難以言表。『今天這樣喜慶的場合,確實不該這樣不給面子。但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學術盛宴』變了味 按說,這原本該是一場含金量頗高的『學術盛宴』。論壇本身設計別致,爲思想碰撞提供了空間――學科本身的發展前瞻,邁向新時期的學科教育,學科中的學術方向與研究前沿,政策領域研究如何服務政府決策……總共4個專題,每個專題下有6位院長、學科主任乃至副校長同台發言;每人用5分鐘闡述觀點,另有15分鐘集體討論,此後還有觀眾提問互動環節。 第一組上台的都是重量級嘉賓,但這些名校學者們甫一開口,卻讓人感覺氣氛不對。『慶典很隆重、很嚴肅,我看大家都是同行,都是老朋友,還是別這麼拘謹了,放鬆放鬆吧!』第一位院長笑容可掬,隨後,另一位院長立即拿起了話筒:『中午有沒有喝酒哇?』 到了集體討論環節,台上院長們更是自娛自樂,嬉笑聲不斷。記者注意到,台上一片熱鬧,台下聽眾卻不斷搖頭,最終悉數離場。 學術中堅拿什麼言傳身教 『我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想請院長們在2分鐘時間內,告訴我你們所研究學科最前沿的5個問題。』聽眾提問環節,一位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一字一頓地問道。事實上,剛剛結束討論的專題就是『學科發展前瞻』。這位教授補充道,『我這個問題,原本很想請問某位院長。但從剛才發言內容來看,他估計很難給出滿意回答!』 台上院長們以社會熱點作引子,以搞笑段子作點綴,但就是不切入正題。原本早該結束的上一節討論,已完全擠壓了下一專題的時間,院長們卻仍樂此不疲。 這位教授在論壇結束後告訴記者,作爲一名從事管理工作的大學教師,他一直秉持『不浪費時間、不說空話』的開會慣例。會議什麼主題,該討論哪些問題,無論你是校長還是院長,開會前都應瞭然於胸。正式開會,每個人力求在規定時間內講明白問題,如果你習慣務虛,不喜歡直奔主題,那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結束髮言。『每個人時間都寶貴,這是個基本的準則!更何況眼下的場合,是國內頂級學府舉行的高規格學術會議。』 『要知道,台下坐著的除了我們這些大學教師外,還有大量的學生。他們都還年輕,也還很單純。當他們看到台上這些院長們在會場上口若懸河地插科打諢,肆無忌憚地大談與學術無關的內容,你讓他們怎麼想呢?這些校長、院長與系主任,基本都是博士生導師。可你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到底是要指導學生怎麼養成紮實而嚴肅的學風,還是想教會他們浮誇與浮躁的作派呢?!』 嚴肅殿堂怎堪浮誇風浸染 無獨有偶。不久前,京城一所以理工科著稱的名校,爲慶祝本校一所學院成立30周年,也舉辦了規模不小的院長論壇。但在論壇上,有院長一上來就『很客氣』地表示,『我就是打算來聽聽的,沒想到要發言。所以沒任何準備……』 有的已經發完言的院長在茶歇結束後,仍優哉游哉在雅座喝茶,不願回到會場。還有的學者在會程尚未過半時,就已匆匆離去,使得總共4個分論題的論壇,每到一場結束就會少一批嘉賓。至整個論壇落幕,一開始高朋滿座的報告廳,除了堅守的觀眾外,只剩10多個院長。有聽眾抱怨,『我原本想在提問環節發問,可一回頭卻發現,我想請教的院長已沒影兒了!』 這到底是學術峰會,還是爲了慶祝而慶祝的應景論壇?『你看,大屏幕上白紙黑字寫的是「中國學術峰會」、「院長論壇」。在這個嚴肅的學術殿堂,怎麼可以容忍這種風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這位教授異常激動。 『眼下,我們一直在討論大學精神的回歸。但我們還有純粹的大學精神嗎?』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不住地慨嘆,現在的大學教授都是在市場文化、官場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影響下活動的,純粹的『學術文化人』早已不多。『即使是蔡元培先生在世,面對各種非學術文化的包圍,他還能實現他的理想嗎?』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