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繼【漢字王國】之後,瑞典著名漢學家林西莉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推出她的新作【古琴】。11月16日,林西莉在瑞典駐華大使館舉行該書的媒體見面會,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三聯書店副總經理汪家明及使館人員出席了發佈會。會上大家對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傳承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等內容進行了熱烈的發言,並由中國音樂家現場表演了古琴演奏。 【古琴】一書以中國古琴為線索,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從宗教哲學到藝術文字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更有關於古琴之於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相互關聯,甚至是我們應該怎樣生活的解讀。 書後附有一張古琴曲光盤,除第十首為吳景略正宗而妙趣橫生的【酒狂】外,均由代表二十世紀古琴音樂最高境界的古琴大師管平湖彈奏。 通俗易通――普通讀者的琴學門徑 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要表現,幾千年傳承不絕,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精緻生活的體現。古琴作為琴棋書畫之首,貫穿了儒道兩家的傳統,亦包含了很多人生和修養的基本原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國文人的重要樂器,被視為『聖人之器』。 長久以來,古琴被無數的詩歌傳唱,許多有關琴師命運的動人故事膾炙人口。這有上千年歷史的樂器至今仍被彈奏着,延續着一段充滿生命力的傳統。1977年,被美國宇航局送往太空的一張能播放十億年的『金唱片』中就有古琴曲【流水】。2006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古琴藝術、學習古琴,但是市場上好的古琴類圖書卻十分少見。三聯書店推出的【古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了古琴的起源、遠古傳說、彈琴儀式與習俗,並以古琴為線索旁徵博引,深入探索中國文化的內涵與精神,讓普通人也能窺得琴學門徑。 使者林西莉――讓中華文化情動瑞典 【古琴】一書,摘得了2006年瑞典國內最高文學獎――奧古斯特文學獎的非文學作品類圖書最優秀獎。這已是林西莉第二次獲此殊榮。(奧古斯特文學獎創立於1989年,在瑞典國內享有盛譽,奧古斯特文學獎和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著作通常成為聖誕節採購中的熱門禮品。) 此前林西莉還曾憑藉【漢字王國】一書獲得過奧古斯特文學獎。【漢字王國】是林西莉對中國漢字40餘年研究的結晶,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西方讀者介紹了漢字的淵源。【漢字王國】和【古琴】這兩部傳播中國文化的作品,在瑞典掀起了一場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熱潮。 名師高友――管平湖、查阜西指點,王迪指導 林西莉與古琴的緣分,來自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痴迷。林西莉於上世紀60年代,遠渡重洋來到北京大學學習中文。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見到了古琴,古琴雖然音量小,但其構造卻能發出持久深沉的樂音,聲聲撼動心弦。她被那『讓整個房間共鳴的奇妙聲音』所震撼,從那時起便瘋狂地迷戀上了這個樂器,這也讓她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傳統藝術之美。 林西莉作為一個外國人,不僅喜愛中國古琴,而且也對古琴做了相當的研究和習練,書中詳細地記述了她在中國學習古琴的經過。1962年,由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溥雪齋召集,一群音樂愛好者參與的,北京古琴研究會在正式成立。林西莉作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一位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名師的指點。 名師益友的指點,讓林西莉受益匪淺。她在書中與我們分享她與著名古琴演奏家王迪的交流過程,讓今天的讀者聆聽到琴學大師的教誨。王迪教她撫琴時,總是要她在腦中想像一個畫面,仿佛緩緩攤開一幅山水畫卷。根據學鋼琴的經驗,林西莉曾向王迪要求練和弦、音階;王迪大吃一驚,認為這是對古琴的褻瀆。她告訴林西莉,古琴不是練琴的工具,完美精準地彈出一個音不是目的;它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讓彈琴者透過音樂表達人生的領悟。這句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擋在林西莉面前、那張神秘的中國文化大門。 這段人生經歷,使林西莉結識了許多當時的知識菁英、了解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也大大提高了她的琴藝。 林西莉介紹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於1932 年,是瑞典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自七十年代起便致力於漢語教學並通過書籍、報刊雜誌和電視節目介紹中國文化、歷史、語言和社會。除了學習中文、藝術史和歷史之外,她還學習了音樂,包括1961-1962 年在北京學習古琴。她曾多次訪問中國,2003年被北京語言大學授予客座教授的稱號。著有【漢字王國】、【古琴】等書。 林西莉大學念的並不是漢學,而是歷史與人類學、藝術。當時瑞典的大學教育,並不要求學生專攻某一科,任他們自由涉獵各種學問。畢業後,林西莉當了幾年高中老師。因為想認識『陌生、沒有被歐洲污染的文化』,她拜在漢學大師高本漢門下學漢語。 1961年,林西莉和丈夫一起前往中國。丈夫在瑞典大使館工作,她則在北京大學學習中文。在此之前,歐洲正掀起文藝復興熱,林西莉也學習過15世紀的古樂器魯特琴。她在俄國著名音樂家的建議下,想學習演奏『和魯特琴有同樣地位』的古琴。到中國後,林西莉加入由溥儀堂兄溥雪齋發起的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為該會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學員。 這個研究會臥虎藏龍,林西莉在古琴大師王迪、查阜西、管平湖的指點下,通過古琴,一步步走進深邃奧妙的中國文化。兩年後,林西莉離開中國,她將古琴研究會送的一具明代古琴一起帶回瑞典,這具琴至今仍陪伴在她身邊。 1989年,林西莉推出【漢字王國】,這是她對中國漢字40餘年研究的結晶,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西方讀者介紹了漢字的淵源。2006年,林西莉將研究古琴的心得寫成【古琴】,以中國古琴為線索,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從宗教哲學到藝術文字的方方面面。這兩本書先後獲得瑞典最高文學獎項――奧古斯都文學大獎,在瑞典掀起一股『中國熱』。 2007年,【漢字王國】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引進出版,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今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引進出版了林西莉又一部作品【古琴】,讓我們看到一位瑞典漢學家深入古琴世界的體會。 林西莉作品介紹 【漢字王國】 【漢字王國】是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對中國漢字40餘年研究的結晶,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西方讀者介紹了漢字的淵源。 書中取200多個與人的生活有關的字進行細緻的講解,如與人的身體、住房、器皿、絲和麻、家畜、農具、車船、道路等有關的字,同時分析和描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從而使人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深入淺出,可讀性強。 1973年起,林西莉着手準備寫【漢字王國】。她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到安陽、西安、黃河沿岸做田野調查。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結合考古發現,用她自己的經歷、圖片和知識,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本書初版於1989年,出版後獲得了瑞典最高文學獎――奧古斯特文學獎,引發瑞典全國的學漢語熱潮。至今已被翻譯成七八種語言,是西方人學習漢語的主要讀物。2007年,中文版的【漢字王國】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古琴】 【古琴】是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深入古琴世界的經歷和體會。以中國古琴為線索,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從宗教哲學到藝術文字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更有關於古琴之於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相互關聯,甚至是我們應該怎樣生活的解讀。 作為一個外國人,作者不僅喜愛中國古琴,而且也對古琴做了相當的研究和習練,書中詳細地記述了她在中國學習古琴的經過,以及古琴大師王迪對她的影響,對中國古琴的前生今世以及相關古琴的曲目、指法、彈奏、古琴製作等等均有細緻的描述。書後附有一張古琴曲光盤,除第十首為吳景略正宗而妙趣橫生的【酒狂】外,均由代表二十世紀古琴音樂最高境界的古琴大師管平湖彈奏。 本書獲得2006年瑞典最高文學獎――奧古斯特文學獎非文學類優秀獎,是林西莉又一次獲此殊榮。這本書的出版,再次在瑞典國內掀起了『中國熱』。中文版【古琴】日前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