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博物館收購國寶『很差錢』 全年經費僅夠起拍價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6-5 00:15|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837| 評論: 0|來自: 南京日報

摘要: 底價1.8億元的『過雲樓』藏書   【現象】『物價』飛漲, 文物收購數量連年下滑 今年春拍市場,最奪人眼球的藝術品不是書畫,也不是瓷器,而是底價1.8億元的『過雲樓』藏書。這批傳世古籍亮相拍場後 ...
底價1.8億元的『過雲樓』藏書

 
【現象】『物價』飛漲,

文物收購數量連年下滑

今年春拍市場,最奪人眼球的藝術品不是書畫,也不是瓷器,而是底價1.8億元的『過雲樓』藏書。這批傳世古籍亮相拍場後引發廣泛關注,很多古籍研究專家紛紛建言,希望國有文博機構能夠出資收購,讓這批國寶級古籍『葉落歸根』。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國有博物館、圖書館的收藏經費十分有限,與『物價』飛漲的藝術品市場相距甚遠,想要收購『國寶』困難重重。

南京一家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內博物館的藏品來源主要有考古發掘、社會捐贈和徵集收購三種渠道。受功能定位所限,依靠考古發掘補充館藏文物的博物館數量較少,多數博物館要靠社會捐贈和徵集收購擴充『文物家底』。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是國有博物館藏品增長的爆發期。各地博物館爲了豐富館藏資源,展開了規模浩大的文物徵集工作,很多散落民間或流失海外的國寶重器,都是在這一時期以政府收購的形式入藏各大博物館。作爲國內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一直是收購『國寶』的中堅力量。自建院以來,故宮博物院共收購各類文物16.5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就有2700件。而時間最早、也是最爲人們熟知的一次文物收購,便是1951年由國家撥款48萬元港幣,購回兩大傳世名帖【中秋帖】和【伯遠帖】。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全民收藏熱的興起,博物館的藏品徵集工作開始步履維艱。民間藏家『惜售』,加上市場價不斷攀高,導致國有博物館的文物徵集收購數量連年下滑。

【分析】收藏經費拮据,

全年經費夠不到起拍價

2003年,故宮博物院調用文物徵集專項資金2200萬元,在嘉德春拍上收購隋人書【出師頌】,這一大手筆收購在海內外轟動一時。但此後近10年間,國有文博機構再未有過千萬元以上的文物收購,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買不起』。

記者走訪南京多家博物館後了解到,目前國有博物館的收藏經費都很『拮据』,一般的地方博物館每年只有幾十萬元,省級博物館相對高一些,也不過數百萬元。在如今價格飛漲的藝術品市場上,國有博物館的『購買力』已經遠遠落後於私人藏家。

一位負責博物館藏品徵集的文物專家介紹說,博物館收購文物有兩大基本要求:一是所購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二是成交價格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早些年,博物館到民間徵集文物跟「撿漏」差不多,花很少的錢就能淘到精品。現在市場行情太火,有資格入藏博物館的流通文物都是各大拍賣會的重量級拍品,很多博物館把全年的收藏經費砸進去都夠不到起拍價,拿了號牌也舉不起來。』

專家還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所繪的乾隆御製【大閱圖】世存3件,第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前兩年第二件【大閱圖】亮相拍場,故宮方面打算花500萬元收購入藏,但拍品的底價就達到800萬元,最後成交價更是拍到了2000多萬。

【對策】引入民間資本,

建立博物館典藏基金

『過雲樓』藏書名滿天下,此次上拍的古籍善本近1300冊,既有宋刻【錦繡萬花谷】、元刻【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集】等傳世孤本,也有元、明兩代藏書家和出版家的珍本,被許多古籍專家譽爲『無價之寶』。儘管各方都有促成國寶回歸博物館的願望,但國有文博機構要完成這筆收購難度很大――1.8億元的拍賣底價,無論是故宮博物院還是國家圖書館,其專項收藏經費都難以負擔。

過去幾十年,國有博物館金額最大的一筆文物收購也未超過5000萬元,此次『過雲樓』藏書僅底價便接近2億元,最後的落槌價很可能又是一個『天文數字』。北京匡時副總經理謝曉冬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國有文博機構和私人藏家和拍賣公司進行接觸,並表達了對拍品的興趣,但落槌後花落誰家尚未可知。

業內人士表示,收購『國寶』不能只靠國家撥款『一條腿走路』,國內博物館可以效仿國外的成功經驗,引入民間資本建立博物館專項藝術基金,完善自身的『造血機制』。他舉例說,美國的博物館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有很多資金渠道用以維持博物館的運營、典藏。除了政府撥款外,博物館的『經濟命脈』主要來源於各種民間基金,比如社會捐助、藝術基金、企業或私人贊助以及博物館自身的文化產品銷售收入等。作爲非營利機構,博物館可以圍繞館藏文物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實現『以藏養藏』。

來源: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