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曾舉債臨摹敦煌壁畫
核心提示 4月20日,省博物館推出『大千與敦煌――四川博物院藏張大千繪畫精品展』。此展是省博物館2012年引進的最重要的藝術類大展,展出張大千繪畫精品及印章共計64件,其中臨摹敦煌壁畫作品35件,水墨畫18件。記者在展覽現場採訪了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和該館研究人員張玉丹。 為什麼去敦煌 採訪時,謝志成首先向記者講述張大千為什麼去敦煌。 他說,20世紀30代末40年代初,從事藝術教育的李丁隴和留法回國的畫家王子云先後到達敦煌,開始臨摹壁畫,由此拉開中國畫家臨摹、研究敦煌藝術的序幕。 1941年,張大千攜夫人、次子張心智由成都乘飛機抵達蘭州,與徐悲鴻的學生孫宗慰會合後,前往敦煌。一到莫高窟,張大千即為滿壁的古代繪畫及精美彩塑所震驚。 敦煌莫高窟在南北1.5裏長的峭壁上排列着500餘個石窟,其中有2000多尊塑像和4.5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張大千首先對石窟進行編號,歷時5個多月共編了309號。 在近3年裏,張大千組織弟子、畫友及藏族喇嘛畫師有序地臨摹壁畫,完成了276幅摹本。目前藏四川省博物院183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62件。最大幅的摹本是高3.45米,寬9.25米的【勞度叉斗聖變】,歷時幾個月才完成。謝志成說,敦煌之行成為張大千藝術生涯的轉折點,也是日後潑墨潑彩畫風的發端。張大千敦煌之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特別是敦煌學史上的重大事件。 飛天『沒開臉』是謎 在展廳,記者看到最大的一幅畫【北周薩王子捨身飼虎圖】。長1213.6厘米,寬74.1厘米,用幾個玻璃展櫃連接。謝志成介紹,畫面共表現了8個情節: 3個小王子遊玩,發現一窩老虎,雌虎為了充飢,正要吞食小虎。最小的王子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給餓虎;其他王子回宮報信;國王、王后哭屍;收拾遺骨;起塔供養。其中飼虎佔了1/3的畫面,成為這幅畫的主題。整個畫面構圖嚴謹,渾然一體,震撼人心。此畫是第一次與世人見面。 敦煌飛天形象活潑美麗,細心的觀眾會在展覽中發現,有的飛天畫飛天臉上沒有顏色,即沒開臉,比如【隋龍女圖】中的飛天。張玉丹告訴記者,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中有一部分是他與助手等共同完成的,主要部分是張大千畫的。至於【隋龍女圖】中的飛天為什麼沒開臉,至今還是一個謎。 畫得最多的男性是自己和蘇東坡 此次除了展出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外,還有部分人物畫,如【西園雅集圖屏】、【東坡笠屐圖】等。 【西園雅集圖屏】是張大千1944年為好友嚴谷聲繪製的四幅通景屏。宋代駙馬都尉王詵邀請蘇軾等友人雅集其府第『西園』。參加此次雅集活動的文人共16人。事後,李公麟作畫,米元章作文【西園雅集圖記】以記其盛會,傳為文壇佳話。此後,歷代文人畫家描繪『西園雅集』題材的繪畫一直經久未衰。張大千以此為依據,用較為寫實的方式描繪了雅集的情景。畫中人物多達21人,他們或揮毫潑墨,或吟詩賦詞,或奏琴唱和,每個人的神態、動勢都極具特色。 【東坡笠屐圖】也是張大千送給好友嚴谷聲的一幅畫作。蘇東坡是張大千最欣賞的一位詩人,也是張大千除了本人的自畫像外,畫得最多的一個男性形象。 20年後還清債務 四川省博物院收藏張大千畫作600多幅,是全國收藏張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館。為什麼?採訪中張玉丹告訴記者,張大千是四川人,有着很強的家鄉情結,大多數畫作是1955年由他的原配夫人和兒子捐獻給國家的。 張玉丹說,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很艱辛。洞內光線暗,空間有限,原壁畫色彩年久變色,顏色剝落,線條不清,所以先要爬上蹲下用玻璃紙覆在牆上勾摹輪廓,然後貼上畫布,映着日光再用木炭勾出影子,然後勾墨線,最後才敷色。凡是主要部分,都是張大千親自勾勒上色,其餘亭台樓閣,或其他背景部分,則由他人協助分繪。他們每天清晨入洞工作,薄暮出來時,蓬頭垢面。為臨摹,張大千賣掉珍藏的古字畫和自己的作品,還舉債5000兩黃金,20年後才還清。 拍賣總額超過畢加索 世界畫作年度總拍賣價最高的畫家,這一桂冠多年來都榮歸畢加索。不過在2011年,張大千超過畢加索,成為年度畫作總拍賣價最高的畫家,張大千的作品拍賣總額高達5.067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謝志成介紹,張大千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集傳統之大成,後旅居海外,足跡踏遍歐美諸國,畫風工寫結合,將重彩與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本報記者/楊 競 來源:北國網-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