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康有為故居的去留曾在今年兩會期間引發各界關注。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曾表態稱『這個事情要全力把它盯住』。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故居情況究竟如何?
昨天,本市文物局執法隊來到康有為故居等文物點進行執法檢查。針對安全隱患,執法隊下發了執法督查單,要求其進一步督促整改。 □康有為故居 >>現場 建圍擋採取臨時保護 位於西城區米市胡同43號院的康有為故居原為廣東南海會館,是康有為在京居住的地方,也是其籌劃變法維新的主要活動場所。因院中原有七棵樹,故康有為題其室為『七樹堂』,1984年被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兩會期間,著名媒體人士閭丘露薇到現場探訪,發現內部『一片狼藉』。昨天,記者走進米市胡同43號的大門,故居所在的院子內有很多違規建築,將本就狹窄的院子擠得滿滿當當。居民自行翻建的紅磚牆與老建築極不協調。 北京市文物執法隊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月中旬,市文物局會同區縣文委成立了聯合執法督察組,開展了一次針對城市危改、開發、建設區域文物保護狀況的專項執法督察。當時曾連續對地處西城區『大吉片』、『菜西片』、『廣安片』、『棉花片』項目範圍內的康有為故居、米市胡同29號等文保點進行督察。並就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分別給每個建設單位或管理單位逐一提出保護要求,並製發了執法督查單。 昨天執法隊就上次檢查的整改情況予以現場複查。記者在現場看到,院中康有為故居的所在地『七樹堂』,共有7間房屋,其中的3間西房和2間北房已經完成了騰退。這5間房屋已經建起了圍擋,上面貼着『重點文物,嚴禁煙火』的提示語。文保部門要求對於已騰退的房屋一律不得拆除,內部徹底切斷電源,進行全封閉保護。另外2間北房尚未實現騰退,成為藍色圍擋旁的『孤島』。故居東側的幾間房屋被專門用來作為值班室,屋裏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滅火器。 >>查處 存在隱患被開督查單 針對此文物點的現場檢查,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有關負責人表示,保護狀況較3月中旬有所好轉,但所有措施均為臨時性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現搬遷騰退之後,從根本上進行修繕和整體保護才是長久之計。 昨天,繼3月中旬的執法檢查之後,因存安全隱患,文物執法人員再次向康有為故居、李萬春舊居下發執法督查單,要求項目開發建設方今後要指定專人落實文物安全工作,及時清理各種易燃物品,實行24小時巡邏,發現隱患及時上報文物部門,同時加強這些文保點內的用火用電管理,嚴防火災。 >>規劃 將置身廣場見證歷史 針對此前閭丘露薇擔心康有為故居作為二環內的一個地產項目,有消失或變成高檔會所的疑慮。北京市文物執法隊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待故居完成全部拆遷後,將進行原址保護。邀請專家為故居『會診』,修繕也會採取『修舊如舊』的方式,保持故居風貌。他表示,康有為故居將連同整個院落――南海會館一同保留。 昨天,記者從故居所在項目的開發建設單位獲悉,康有為故居周邊屬於Ⅱ類建設控制地帶,屬於對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範圍建築有所要求的區域。因此初步方案是修繕後的南海會館將置身小區西北角的文化廣場,成為歷史的見證。 據了解,西城區中信城項目地塊內文保單位、有保護價值的建築中,康有為故居(南海會館)、李萬春舊居、莆陽會館、梁啓超故居將原址保留;潮州會館、關帝廟、會同館已經完成遷建,未來涇縣會館也將進行遷建;此外,粉房琉璃街將進行整體保護。 □謝疊山祠 被拆四年未修復文物執法遇瓶頸 謝公祠是明代為紀念謝枋得所建。謝枋得為南宋末年的抗元將領,公元1289年,元朝官吏將他強押至大都(今北京)迫其為官,謝枋得為守忠義氣節,暫住在法源寺內,並於5日後絕食而亡。至明代景泰年間,滿朝文武及謝枋得的同鄉奏請為謝枋得建祠堂。這座對於明史研究具有相當價值的祠堂,早在2008年,被開發商拆除大半。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儘管護檐板依稀可見雕花,但小樓的右半邊已經被挑了頂,靠東的一側二層只剩山牆和欄板,整個二層如一個鏤空的篩子,千瘡百孔。作為木結構建築,被破壞至此,很容易發生火災。 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有關負責人介紹,早在拆除之際,原來的宣武文委執法隊現場執法,對開發商進行了處罰。此後開發商並未按照要求對祠堂進行修復。後來項目幾經倒手,交至北京華融基礎設施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負責。4年時間,文物始終沒有得到任何修復。市文物執法隊曾多次到場督促現項目負責人履行文物安全責任,但一直沒有結果。『每次來督察甚至找不到負責人,執法單子都很難送達。』 昨天在執法現場,項目負責人不見蹤影,有人看護、清理雜物、配備滅火設施等要求無法得到落實。 執法人員稱,尷尬了4年的謝疊山祠已經成了一個『老大難』。因為文物本體不是現在項目負責方破壞的,而當年的開發商已經得到了處罰。根據行政處罰,不可能一件事情處罰兩次,這也反映了目前文物執法中的『瓶頸』。 目前針對文物安全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給予文物執法部門的權力非常有限,『非文物本體受到損害,執法單位連罰款的權力都沒有。』執法人員稱,他們只能一遍一遍地開督查單。 『只能是窮盡所有的辦法,盡力督促』,對於祠堂的未來,執法負責人無奈地說。 □李萬春舊居 舊居周邊已拆完修繕後綠地環繞 康有為故居東側不遠的北大吉巷22號是李萬春舊居,是一處普查登記文物點。李萬春是著名京劇武生演員。自幼隨父練功,習武生,七八歲即登台演出。1923年隨著名京劇武生俞振庭由上海進京,初演【戰馬超】,以嗓音佳、扮相好、武功嫻熟而轟動京城,被譽為『童伶奇才』。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四合院格局窄長,院內有10多間房子,建築面積大約200多平米。西院有3間西房,原為李萬春臥室,現為尚未完成騰退的民居。在狹長的院落裏,木頭搭的棚子隨處可見,裏面堆着棉被、破罐子等生活雜物。截至目前,原本舊居內的9戶居民,還剩下5戶沒有騰退。在狹窄的空間裏,生活起居用火用電形成對舊居極大的安全隱患。 據介紹,2004年保護方案曾提出將該文物原地順時針旋轉90度,按原做法翻建。目前的方案是原址保護。 如今,李萬春舊居附近已經基本拆完,為了避免這座孤零零的建築被周邊的建築垃圾引燃,或遭隨意破壞,舊居周邊整體建起圍擋。 開發建設單位有關負責人表示,李萬春舊居西南邊將是一塊3萬多平米的集中綠地,南側綠化範圍也較大,整個舊居修繕完成後將身處綠地之中。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張然 來源:京華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