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家住南和縣賈宋鎮的李世興老人愛好廣泛,閒來沒事喜歡打打太極,唱兩句京劇,不過老人還是覺得作畫的時候最快樂。他的指墨畫現在已有不小的名氣。
最得意作品 21日上午,記者來到李世興家,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在打掃庭院,在他家不大的客廳中,掛滿了自己的字畫,與大多數村民喜歡在牆上貼年畫有著明顯不同。 見到記者,李世興指著北面牆上那幅老鷹說,『你注意看它的眼睛,你向左走走,再往這邊走,你是不是感覺,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它都好像在看你。』一提到這幅老鷹圖,李世興就很激動,他說那是他2007年畫的,當時鷹的頭還沒畫,有一天晚上都到了凌晨,他還是睡不著,索性起床畫畫,鷹眼就是那晚畫成的。2011年台灣明正和尚拜訪南和賈宋鎮白雀庵,愛好書畫的明正和尚得知李世興用拇指作畫的事情,親自登門,他看到這幅老鷹圖,說『這是得天意』,還很肯定地說,李世興很難再畫出這樣傳神的鷹眼。後來李世興試了幾次,確實畫不出來了。 2011年石家莊書畫拍賣會上,有人出價3000元想要購得這幅鷹圖,老人沒有答應。 最難忘歲月 李世興,1940年出生,乳名李小壽,6歲上學,8歲參加兒童團,15歲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前身),18歲應徵入伍。 從軍後,李世興負責宣傳工作。一個機緣巧合,部隊在北京施工,自幼愛好美術的李世興受上級派遣到中央美術學院培訓,在短短20多天的學習中,李世興有幸聽到徐悲鴻、潘天壽、董晨生等名家親自授課,從那之後,李世興的國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98年,李世興因賁門癌做了一次手術,術後在家療養的時候,他想起大師潘天壽的指墨畫,自己也想試一試。因爲有國畫基礎,不出數月,他的指墨畫也可以惟妙惟肖了。 據李世興介紹,手指畫看似簡單,門道卻很深,要講究用指順序、下手力度、用墨濃淡、色彩調試等。2000年,李世興把作品【群魚】寄到在山東舉辦的全國海內外書畫名家邀請賽,在上千幅作品中,【群魚】因技法嫻熟、畫種特別榮獲金獎,他還被納入全國三百強名畫家之一。這對李世興鼓舞很大,從那時起,他更認定指墨畫不是『胡鬧』,而是門藝術。 老人介紹說指墨畫分爲硬指畫(赤手畫)和軟指畫(帶上手套作畫)兩種。一般來說硬指畫難度稍大,一幅簡單的畫作徒手畫需半小時方可完成,而帶上工具不出10分鐘就能畫完。 最難了心願 最初李世興在家教孫子學習指墨畫,2002年,李世興聽說邢臺舉辦『辰光杯』少兒書畫大賽,他打算帶孫子去試試,可家人怕他們爺孫倆出去丟人便一再阻撓,可是家人拗不過李世興,老人9歲的孫子憑一幅【墨竹】獲得二等獎,拇指作畫更是引來眾人圍觀。 退休後,李世興有了更多時間來研究琢磨指墨畫。隨著他技法的愈加成熟,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2005年,李世興在邯鄲老年學校舉辦了個人指墨畫畫展,觀眾們都表示出了驚奇讚嘆。他不僅被留在老年大學教起了指墨畫,還被評爲邯鄲第二屆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李世興覺得指墨畫不僅是藝術,也是一門技藝,便有了開班授課的想法。有人覺得短時間內學不會,李世興便當場作畫,幾分鐘內便能完成葡萄、山水等圖畫,向眾人推廣這種簡單易學的藝術形式。他自己總結指墨畫是『兩分鐘學會,兩個小時學好。』他的很多學生都在全國大賽中得過獎。同村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李小友也跟隨他學習作畫。 李世興說:『指墨畫畫家稀少,而且指墨畫作爲一門民間藝術,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我有責任將其傳承下去。』老人從2008年開始編寫中國指墨畫教材,經過三次修改,今年終於定稿,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學習指墨畫。 來源:燕趙都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