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依法享有並保護包括專利權、版權、著作權等在內的智慧財產權已經成爲全世界的共識。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各種盜版圖書、音像製品充斥市場,未經著作人授權的文化作品盈塞網絡,各種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事件屢見不鮮。
文化產業作爲我國的新興產業被確立爲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發展方向。對於文化產業來說,其核心就是要確定一整套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文化產業不是工廠機械化生產,文化產業體現的是個性化、多元化、差異性和創新性,因爲這些特點,文化作品不是雷同,不是千篇一律的『ctrl+c』、『ctrl+v』。正因爲不可複製,不斷創新,不斷激發創意元素,文化作品不斷進步,不斷包容,逐漸演化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如果智慧財產權不受保護,文化創造力必將下降,智慧創意性就會枯竭,文化作品質量就會下降,文化產業必將停滯。 智慧財產權不受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勞動成果不受保護,抄襲、盜版司空見慣,文化工作者辛苦創造的作品創意遭到抄襲、剽竊、盜版,往往是辛苦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作品在幾小時乃至幾分鐘就被盜版出一部山寨版的,這對文化創意工作者來說,實在是一個不能承受的打擊,在這樣的環境下,談何去激發文化工作者的創作熱情? 近年來,由於網絡傳播速度快、信息發布平台低、監管複雜等原因,網絡已經成爲侵犯智慧財產權事件的重災區:剛上映幾小時的影視作品馬上就可以在網絡上覓其蹤影,新出版書籍馬上就可以找到電子版的,未經作者允許的照片、圖片、logo被加上各種水印標籤,文章被改變作者、增減內容、更換題目等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全民智慧財產權意識的匱乏,民眾無意識的侵犯智慧財產權則是另一值得注意的現象。有的網民爲提高自己社區帳號的活躍度和等級、贏取一定的積分,提高自己的點擊率,把相關文化作品上傳到網絡上,這實在是無心之過。保護智慧財產權,不能依賴停留在法律工作者和版權人身上,普通民眾也是利益攸關者,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智慧財產權要靠全民全社會一起努力。 相對於無意識的網民來說,很多網站則是不折不扣的惡意侵權,未經著作權人允許把其作品製作成電子版本,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廣,或者假借網友之手,以各種獎勵誘惑網友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也是一個傾向。 來源:光明網-文化頻道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