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系列報道續四】長沙:一座老公館的拆遷困境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5-11 00:00|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501| 評論: 0|原作者: 龍軍|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高大厚重的麻石門楣上,雕刻着『予園』兩字。(資料照片)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妥善安置歷史遺蹟是需要各方認真考慮的問題。圖為『予園』內景。(資料照片) ...

高大厚重的麻石門楣上,雕刻着『予園』兩字。(資料照片)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妥善安置歷史遺蹟是需要各方認真考慮的問題。圖為『予園』內景。(資料照片)

『流水帶花穿巷陌,歸雲擁樹落山村。』56,記者走進位於長沙市城南古道巷附近吊馬莊1號的『予園』老公館,大門兩旁掛着的對聯映入眼帘。

高大厚重的麻石門楣上,雕刻着『予園』兩字。在林立的高樓當中,老宅不打眼,卻分外安靜怡人。獨有的青磚圍牆,磚木結構,小青瓦,坡屋頂,彰顯着這座老宅深厚的文化底蘊。

然而,這座被文史專家稱為『目前長沙市保存最好的民國公館建築之一』的『予園』老公館正面臨被強制拆除的困境。

『如果再不制止拆除老公館行為,長沙城的歷史文化名城稱謂將虛有其名。』長沙文史專家梁小進分析,如火如荼的房地產開發後面是快速增長的GDP數字;岌岌可危的老公館背後是一座城市的魂和根所在。

『予園』故事

『予園』是民國名醫劉建勛的舊居。1904年,曾任湖南陸軍醫院院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的劉賁予購買了吊馬莊1號的一棟老宅。1938年,老宅毀於文夕大火。1945年,劉賁予的兒子、長沙名醫劉建勛在被燒毀的吊馬莊1號原址上重建了一棟三開間磚木結構中式公館,命名為『予園』。

『這是目前長沙市保存最好的民國公館建築之一。』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先樞在看過『予園』後評價。

1904年,我的祖父劉賁予和程潛、趙恆惕等人一同被選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加入了同盟會。回國後就在長沙吊馬莊1號購買了宅邸。後來,祖父參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北伐戰爭,任湖南陸軍醫院院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已是白髮蒼蒼的『予園』第三代主人劉奇琰不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起老宅的歷史。

『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在葡萄藤下乘涼,很舒服。』『予園』女主人臉上溢滿對這座老公館的喜愛與留戀。自重建後的60餘年來,『予園』一直保存着其固有的風貌。就連老宅中蜿蜒在院子上方的葡萄藤,也依然是那時種下的那棵。

資料顯示,2005年,『予園公館』被列為長沙歷史街巷保護建築和長沙市第二批近現代保護建築。20106月,長沙市文物局將其公布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然而,3個月後,天心區古道巷有機棚改(拆除危舊房屋,改造部分建築體,保留和修繕歷史建築)項目徵收指揮部正式發布公告,將『予園公館』列為徵收房屋。

今年310日,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發出公告(長拆評字〖2011〗第008號),將公館列入評估對象,要求其產權人參與公開抽籤確定評估中介機構。

324,湖南中信發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發布【房屋徵收分戶評估初步結果公示】,其中顯示『長沙市天心區吊馬莊001號』,即『予園公館』評估單價4531/平方米,評估價值為1055542元。至此,『予園公館』徵收工作正式啟動,預計在今年6月底前結束。

天心區古道巷有機棚改項目徵收指揮部接待室負責人張啟遠說,『予園公館』已經位於棚改項目的紅線範圍,『如果不徵收,顯然有失公平』,張啟遠進一步解釋說,『現在「予園公館」周圍的大部分房屋都被徵收了,其中難免會有對徵收工作有情緒的戶主,如果「予園公館」不徵收,他們會有意見。』

張啟遠說,『予園公館』徵收勢在必行,『而且經過前期的聽證、公示等民主過程,現在徵收工作已經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行政行為。按照有關規定,如果產權人不配合,政府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徵收。』

瀕危的歷史建築

百年老宅,正面臨被拆毀的威脅。而記者發現,『予園公館』面臨拆遷的命運只是長沙老公館命運的一個縮影。

2010年上半年,長沙城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實地調查工作全部結束,長沙市城區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09處,其中僅新發現的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就達250處,複查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則又有52處。

『原來的長沙城並不大,這些近現代建築主要分布在舊城區的中心地帶。』梁小進認為,正是這一原因,讓這些老公館的命運變得更加風雨飄搖。梁小進分析,在長沙老城之外擴建了面積數倍於老城的新城,但已成彈丸之地的老城仍然是這座城市的中心。老城一方面濃縮了城市歷史文化的標誌,另一方面又成為現代城市商業的黃金碼頭。

梁小進,被業內人士尊稱為長沙老建築的『活字典』。從1992年開始,他陸續走訪了每一棟長沙的老建築,『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必須保留代表自己特有的歷史文化的建築面孔,對於這些老建築,暫且不說如何利用、修復,迫在眉睫的是讓它們存在下去。』

梁小進的憂慮是有理由的。曾被媒體關注的長沙市最後一個保存完好的會館――天心區福勝街11號『蘇州會館』,雖然還沒有拆除,但北側牆上的『拆』字和藍色的圍擋依然還在。與其命運一樣危險的還有相隔不遠的坡子街鴻記錢莊。

更令人惋惜的是,2010926,解放西路東牌樓社區棚改項目中,剛剛被公布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長沙市游擊坪4號公館遭到拆除。

曾建在長沙市芙蓉區解放西路的游擊坪4號公館,原為清代游擊署的一部分,也是辛亥革命元勛蔡鍔將軍專祠劃撥地,後成為抗戰時期長沙郵政公館朱公館。房主為長沙郵政部門負責人。該公館占地150平方米,共兩層樓,建築面積約160平方米。20099月,長沙市啟動實施東牌樓棚戶區改造項目,並成為長沙市首例實施政府徵收的項目。處於項目內的游擊坪4號公館由此陷入絕境。

201069,長沙市文物局公布其為不可移動文物。2010年八九月間,長沙市文物局、芙蓉區文體局多次與當地的棚改指揮部交涉,明確提出遊擊坪4號等文物點的價值意義,要求暫時不予拆除。但在2010年國慶前夕,該棟老建築化為瓦礫。事後的調查處理決定中,游擊坪4號公館的拆除被認定為拆遷公司『未完全領會指揮部意圖』擅自行動,對其處罰50萬元。

長沙素有『楚漢名城』之稱,『但你知道,長沙城的中心位置是經歷了2000多年都沒有改變的嗎?這在全世界的大城市當中也不多見啊!』陳先樞說,『可是這些老東西,拆起來就快着呢!走馬樓、柑子園、營盤街這些老街,短短幾年就只剩下一個名字了。』

陳先樞與梁小進一樣,是長沙老建築研究者。

『人們都以為「文夕大火」燒掉了整個長沙城,其實,老長沙城有大片未過火的區域,一些老建築過火後又得到了修復,所以過火後的長沙仍保留了古城原有的街巷格局和空間肌理。』陳先樞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老城區尚留存着傳統的歷史風貌。『可是後來,許多文物古蹟、具有地標價值的街區和建築由於開發建設遭到破壞。如坡子街的福祿宮、教育街的中山紀念堂、蔡鍔北路的左宗棠公館、麻園嶺的陳明仁公館、福源巷的左學謙公館等悉數被拆除。』

陳先樞說起老建築就嘆氣:『其實老建築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區別一個城市個性的標誌。如果一個城市的發展僅僅是從各具特色的院落變成千城一面的高樓大廈,那這個城市還怎麼能夠理直氣壯地找出屬於自己的面孔?』

『應理直氣壯把城市的魂和根留下』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在很多城市一面拆除真正的老建築、老街,一方面又花大錢做一些仿古街,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歷史不能隨意地製造!所謂古城並不是靠仿古建築來支撐的,仿古建築不是原汁原味的歷史建築,就像一個人經過塗脂抹粉後,就不再有原汁原味自然的美麗。』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卜良桃是近現代建築保護的專家。卜良桃為自己所在的湖南大學而自豪,湖南大學的老圖書館、教學樓二棟都是歷史建築,雖然建很多新的建築來代替它們的部分功能,但是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建築,因為它們體現着湖南大學厚重的文化內涵。

卜良桃分析,老公館頻繁被拆除,背後是相關職能部門重視不夠,把房地產經濟放在首位的直接體現。保護老公館,缺乏的不是機構和法律,而是相關負責人的長遠眼光和執行魄力,『我們的政府應該理直氣壯把城市的魂和根留下。』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太平街、西文廟坪、化龍池等街區歷史風貌保存得比較完整。長沙市政府也為保護這些歷史風貌作出了努力,在制定【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時,劃定小西門、潮宗街、天心閣、開福寺等『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陳先樞認為,舊城區棚戶改造不一定非得大拆大建。『化龍池、太平街那些歷史街區,採取「有機更新」的模式進行改造、修繕就是很好的方法。現在這兩個街區,不僅居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而且商業價值看漲,成為了酒吧和藝術品商鋪的聚集之地。』

『對像老公館這樣的歷史建築,不是把它們一棟一棟地保護下來就可以了,而是要像太平街、化龍池一樣將其周圍環境一同保護下來,作為一條歷史街巷保存下來。不能只是在兩棟高樓里夾一個老建築,這種做法完全沒有意義。要保證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就要在視覺環境上,做到歷史建築與街區、地段的協調與和諧。』陳先樞呼籲。

卜良桃還是全國建築鑑定與加固委員會委員,他從建築學角度提出了自己對近現代建築保護的設想:一方面對近現代建築摸底、調查,進行資料、實物收集、測繪和整理,全面建立近現代建築保護系統;另一方面建議編制【湖南近現代歷史建築保護技術規程】,通過技術規程規範維修保護近現代建築的全過程。

『當前,我們對近現代建築往往做得比較多的是呼籲保護,即確定為近現代建築物、授牌。而往往忽視了對這些建築物的修復和綜合利用。』卜良桃表示。

『老公館是歷史留下的遺蹟,是長沙城的魂和根所在。保護老公館就是保護長沙城市魂!』梁小進稱,每座老公館都或多或少的與歷史事件和人物有各種聯繫,代表了一個時期的建築藝術,如果拆除,就會使長沙這座文化歷史名城虛有其名。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