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17日在西安結束的國家圖書館、陝西省圖書館舉辦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座談會』的有關專家呼籲,在『十二五』期間,立項實施『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民國時期文獻普查工作,加大其再生性保護的力度,加快縮微複製和數位化進程,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民國時期文獻全文資源庫。 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急劇轉型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與當代聯繫最爲密切。其間所產生的各類文獻全面記載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記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歷史,記載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巨大變化,反映了民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內容,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在文獻普查、整理出版、縮微及數位化保護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如現存民國時期文獻底數不清;保存條件堪憂,文獻酸化、老化加劇,破損嚴重;原生性保護尚未引起普遍重視;再生性保護進展緩慢;保護和修復人才匱乏;部分珍貴文獻流失海外等。特別是由於民國文獻產生時期已經進入近代機械造紙和印刷階段,其紙張材料保存壽命是各類紙制文獻中最短的。據國家圖書館曾經進行的一項對館藏民國文獻破損度的抽樣調查,民國初年的文獻破損率達100%,其中嚴重破損的占54.78%,有的已經完全失去機械強度,一觸即破,瀕於毀滅,搶救保護民國時期文獻迫在眉睫。 與會專家建議,儘快改善民國時期文獻保存條件,完成一批民國時期文獻書庫的標準化建設;研究應用民國時期文獻的整本脫酸處理技術,加強文獻修復工作;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專業人員;加快民國時期文獻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加強海外民國時期文獻的普查和徵集,促進海外民國時期文獻以數位化形式回歸。 專家們特別指出,民國時期產生的大量革命歷史文獻,記錄了20世紀20年代初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爲捍衛民族獨立、爭取民族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鬥爭,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保護和利用意義重大,歷久彌珍,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爲此,專家建議,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框架下,以專題子項目形式,加強革命歷史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同時,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革命歷史文獻的社會教育作用,提升革命歷史文獻的展示服務水平。通過組織精品展覽、開展講座等多種方式,促進革命歷史文獻的利用和文化傳播。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