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長沙地鐵2號線施工現場意外出土的一批東漢簡牘,近日有了權威解讀者。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近日簽訂合作整理協議,這標誌著東漢簡牘整理工作正式啟動。 有關專家指出,長沙東漢簡牘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復原了東漢時期長沙的歷史面貌,對於研究東漢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並能夠很好地提升長沙市的文化內涵;同時,長沙東漢簡牘的出土,也填補了我國簡牘發現方面重要的缺陷,在長沙東漢簡牘發現之前,我國已經出土了多批重要的戰國簡、秦簡、西漢簡,1996年在長沙五一廣場還出土了大量的三國簡牘,可是唯獨東漢的簡牘卻很少發現,長沙東漢簡牘的面世,使我國從戰國到三國時期的簡牘發展歷程得以完整呈現,實在非常圓滿。 據專家介紹,這批簡牘有竹簡和木簡兩類,總數近萬枚。其中木簡較完整的約兩千枚,形制有大木簡、木牘、封簡、簽牌等。這批木簡質地好,上面字跡清晰規整,內容豐富,有『長沙大守、』『臨湘令』等稱署,初步推測是當時的官方文書檔案,可填補這一時期簡牘史料的空白,對研究東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目前這批簡牘保存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庫房內,正在開展清洗和科技保護工作。由於東漢簡的數量巨大,內容豐富,整個整理研究工作將持續十多年的時間。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